DB21_T3621-2022_绿豆绿色生产技术规程_辽宁省.docx
21
ICS65.020.20
CCSB23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3621—2022
绿豆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Thetechnicalregulationsforgreenproductionofmungbean
DB21/T3621—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阳、葛维德、何伟锋、庄艳、丰明、薛仁风、陈剑、李韬、王英杰、黄宇宁、
马丹。
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
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
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联系电话:024-
文件起草单位通讯地址: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84号),联系电话:024-
DB21/T3621—2022
绿豆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绿豆绿色生产的品种选择、地块选择、整地与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
获、贮藏、生产档案等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绿豆绿色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4404.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品种选择
5地块选择
应选择土层疏松、透气性好、排水方便、偏中性或弱酸性的地块,避免与豆科、白菜、向日葵等作
物重迎茬,且上茬施用除草剂不能含莠去津成分。产地环境空气质量、农田灌溉水质、土壤环境质量应
分别符合GB3095、GB5084、GB15618的规定。
6整地与施肥
应在上一年秋耕深翻,耕翻深度20cm~25cm,耕后及时进行耙、耢、拖平;播前浅耕细耙,做到疏
DB21/T3621—2022
6.2
施肥
6.2.1基肥
结合播前整地,每667m
6.2.2种肥
播种时每667m
7播种
2
施腐熟的农家肥2000kg~3000kg或商品有机肥300kg~500kg。
2
施入磷酸二铵10kg~15kg、硫酸钾5kg~10kg。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
7.1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2的规定。
7.2
种子处理
播前7d内,选择晴朗的天气将种子摊放在阳光下晾晒1d~2d,每667m种子可用根瘤菌剂50g~
2
100g拌种。
7.3
7.4
7.5
播种时间
在地表5cm土层持续稳定在14℃以上时播种。播种期一般在5月20日~6月10日。
出苗后及时查苗,缺苗少苗时应及时补种。在第1片复叶展开后间苗,在第2片复叶展开后定苗,每
2
667m留苗0.8万株~1.2万株。结合间苗拔除病苗、弱苗、杂苗。
在开花封垄前应中耕2次~3次。在第1片复叶展开后进行第一次中耕,分枝期进行第二次中耕,
DB21/T3621—2022
8.4
病虫草害防治
防治原则
8.4.1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合理使用化学
防治,农药使用应遵守GB/T8321和NY/T1276的规定。
8.4.2农业防治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选用抗(耐)病、虫品种;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清洁田园,清除
病虫植株残体。
8.4.3物理防治
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采用灯光、色板、糖醋液、性诱剂等方法,诱杀蚜虫、豆荚螟等害虫。
8.4.4生物防治
采用阿维菌素、农抗120、井冈霉素等生物药剂防治病虫害。
8.4.5化学防治
8.4.5.1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立枯病、根腐病、病毒病、叶斑病、白粉病等,主要虫害有:蛴螬、小地老虎、蚜虫、
绿豆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一览表
发病初期喷雾,间隔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