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2-二氯乙烯(顺式);二氯化乙炔.doc

发布:2025-04-21约1.46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标识

中文名:1,2-二氯乙烯(顺式);二氯化乙炔

英文名:1,2-dichloroethylene

分子式:C2H2Cl2

UN编号:1150

CAS号:540-59-0

理化性质

基本形态::无色、略带刺激气味的易挥发液体。熔点(℃):-80.5相对密度(水=1):1.29沸点(℃):60.2相对密度(空气=1)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避免接触的条件:光照。

毒害性: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并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急性中毒:短时接触低浓度,眼及咽喉部有烧灼感;浓度增高,有眩晕、恶心、呕吐甚至酩酊状;吸入高浓度还可致死。可致角膜损伤及皮肤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除粘膜刺激症状外,常伴有神经衰弱综合征。

危险特性

1.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2.危险性综述: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3.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4.健康危害: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并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急性中毒:短时接触低浓度,眼及咽喉部有烧灼感;浓度增高,有眩晕、恶心、呕吐甚至酩酊状;吸入高浓度还可致死。可致角膜损伤及皮肤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除粘膜刺激症状外,常伴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危险特性:易燃

泄漏处置基本方法

1.侦查检测: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

2.个人防护:穿紧袖工作服,吸过滤式防尘口罩,长筒胶鞋。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设立警戒:根据风向和现场环境设定警戒区域,切断火源途径,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参考:上风方向150m)。

4.抢救生命: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5泄露处置: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6.洗消:事故处置结束后,参战人员和装备进行洗消;现场环境移交环保等相关部门处理,防止次生灾害。

火灾扑救

基本方法

1.侦查检测:高级液相色谱法。

2.个人防护:穿紧袖工作服,吸过滤式防尘口罩,长筒胶鞋。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设立警戒:根据风向、现场环境和火灾发展态势设定警戒区域,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参考:上风方向150m)。

4.抢救生命: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5加强冷却: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6.扑灭火势:采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等灭火剂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强度。当灭火条件成熟时,根据燃烧部位确定进攻方向,集中力量近攻强战。若无法断料,使之在一定范围内稳定燃烧。

7.洗消:事故处置结束后,参战人员和装备进行洗消;现场环境移交环保等相关部门处理,防止次生灾害。

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包装严密

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

储区应有适合的材料收容泄露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