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miere影视剪辑教案 模块三 增光添彩—百变视频特效 视频过渡效果应用—《手工作品展》.docx
课程名称
Premiere影视剪辑
项目名称
模块三增光添彩——百变视频特效
任务名称
视频过渡效果应用——《手工作品展》
授课时数
2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授课专业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
教学年级
二年级
开课学期
授课班级
学生人数
40
授课时间
教学分析
内容
分析
本项目主要分为四个任务,
任务1.熟悉制作视频特效的流程;
任务2.掌握视频过渡效果的添加;
任务3.掌握视频特效面板的使用
任务4.能够应用视频特效。
在之前的线上学习中,学生系统了解了影视编辑制作;掌握了视频编辑的几种类型。所以在本次线下授课中,主要运用案例分析法、头脑风暴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的运用。
学情
分析
已经完成Premiere课程,模块二等线上课程学习,学生对视频编辑等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
教学
目标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准确判断的能力。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细致有序的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知识目标
掌握视频过渡效果的添加。
掌握视频特效面板的使用。
熟悉制作视频过渡方法。
熟悉制作视频特效的流程。
能力目标
能够快速匹配过渡效果。
能够准确应用视频过渡效果。
能够快速寻找视频特效。
能够应用视频特效。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效果控件面板概述
解决方法
1.增加练习量,熟能生巧。掌握快速制作的技巧。2.多看一些成功的、经典的案例,试着从模仿开始,有心得后加入自己的想法,解决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调整运动手柄。
解决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头脑风暴等方法引导学生创意设计,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艺术创造力。
预判教学难点和掌握可能:根据往届学生学习情况数据统计,预判100%的学生能够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90%的学生能够掌握重难点。
教学策略
教法
学法
案例分析法、头脑风暴法、任务驱动法
环境
与
资源
选用教材
环境设备
多媒体教室、电脑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案例、试题库
教学实施过程
课前预习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信息化手段和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了解视频编辑相关的基础知识
2.了解常用的视频编辑常用素材的类型与格式
1.教师发布学习任务:
(1)课前发布需要预习的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前搜集影视优秀的设计案例。
1.领取任务:
(1)学生自己通过书本、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渠道进行学习,搜集影视优秀作品的相关预习要求,预习本节课内容。
1.利用教材、多媒体、课件等渠道,开展自主学习,打破时空限制。
(2)要求每个学生通过预习教材、课件,将知识点总结出来。
(2)将搜集到的影片、案例等进行汇总。对设计中的亮点、优点进行总结。
教师及时掌握学生预习情况,把握难点,从而调整教学策略。
课中学习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信息化手段和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任务启动
制作完整简单的影片
指导观看优秀视频案例,分析其特点,从剧本、脚本、等多环节刨析。
分析基础知识中遇到的问题,加深印象。
1.讨论一个完整的影片包括什么?(片头、片尾、片花、文字、音频、视频等)。
2.讨论并发言,吸引你的影片有哪些?
3.观看经典影片进行“课堂讨论”。
1.通过引导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次课程的知识、技能点。
2.通过分享经典影视文案,激发学生对影视作品创意的兴趣。
项目制作
案例学习目标
给素材添加默认视频过渡特效。
案例知识要点
导入素材;时间线上安排素材;为素材添加默认视频过渡效果;更改默认视频过渡效果。
任务驱动法、头脑风暴法进行教学
教师展示若干视频案例,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对以上案例进行分类。
归纳不同类型的表现方法。
布置设计任务,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对完成的草稿进行汇报、其他学生和教师提出建议。
1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梳理视频设计的表现方法。
2.给学生布置任务《手工作品展》影片剪辑。
3.学生进行视频提交并提出制作中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其他人记录并学习。
通过发布任务,引出课程内容。让学生对内容更深入了解。
强化拓展训练
《风景记录片》影片制作。
一.案例知识点提示
操作步骤:
1.新建时间序列
2.导入所需图片素材和音频素材
3.制作文字字幕
4.时间线上安排素材
5.制作单张图片动画
6.复制动画效果应用于其他素材
7.制作字幕动画
8.添加音频素材并调整素材长度
9.导出AVI格式影片
二.组织学生对设计作品相互打分,教师进行总结与点评。
三.知识延伸,掌握基础影片制作原则和影片的表现方法,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1.小组点评与互评打分。
2.教师点评设计方案。小组讨论,做好笔记。
教师利用小组汇报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