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系统UML建模实验指导书 .pdf
图书管理系统建模实验指导书
1课程实验的目的
通过对一个小型系统的建模,将课堂上讲述的UML理论知识应用到软件开发的实际工程
中,使得学生真正理解和初步掌握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概念,UML在面向对象分析和
设计中的作用,UML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学会如何使用UML对系统建模,掌握软件建
模工具的使用等。
2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本实验课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学习了解UML的基本概念,实践UML对系
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开发过程。以“图书管理系统”的分析设计为中心,在需求分析,软件
设计、实现等各阶段中应用UML。
基本要求是:确定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任务;确定目标,初步方案,学习使用设计环境
与工具;查阅、搜集相关资料;开发设计过程计划;明确软件分析、设计各阶段的任务;系
统各阶段相应图表的绘制;详细设计系统,撰写课程实验报告。
图书管理系统需求信息如下:
在图书馆的图书管理系统中,学生要想借阅图书,必须先在系统中注册一个账号,然后
系统为其生成一个借阅证,借阅证可以提供学生的姓名,系别和借阅证号。持有借阅证的借
阅者可以借阅图书,归还图书和查询借阅信息,但这些操作都是通过图书管理员代理与系统
交互。在借阅图书时,学生进入图书馆内首先找到自己要借阅的图书,然后到借书处将借书
证和图书交给图书管理员办理借阅手续。图书管理员进行借书操作时,首先需要输入学生的
借书证号,系统验证借阅证是否有效(根据系统是否存在借阅证号所对应的账户),若有效,
则系统还需要检验该账户中的借阅信息,以验证借书者借阅的图书是否超过了规定的数量,
或者借阅者是否有超过规定借阅期限而未归还的图书;如果通过了系统的验证,则系统会显
示借阅者的信息以提示图书管理员输入要借阅的图书信息,然后图书管理员输入要借阅的图
书信息,系统记录一个借阅信息,并更新该学生账户完成借阅图书操作。
学生还书时只需要将所借的图书交给图书管理员,由图书管理员负责输入图书信息,然
后由系统验证该图书是否为本馆藏书,若是则系统删除相应的借阅信息,并更新相应的学生
账户。在还书时也会检验该学生是否有超期未归还的图书,学生也可以查询自己的借阅信息。
为了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和系统的安全性,系统还需要系统管理员进行系统的维护。
通过对上述图书管理系统的分析,可以获得如下的功能性需求:
1学生持有借书证
2图书管理员作为借阅者的代理完成借阅图书,归还图书和查询借阅信息工作
3系统管理员完成对系统的维护,对系统的维护主要包括办理借阅证,删除借阅证,添
加管理员,删除管理员,添加图书,删除图书,添加标题信息,删除标题信息
要求完成以下建模实验:
实验一静态模型1
实验目的:以图书管理系统为例,完成用例模型。初步了解StarUML的使用,了解StartUML
的界面和功能。
实验内容:采用用例驱动的分析方法,分析需求的主要任务,识别系统中的参与者和用例,
写出用例的文本,建立用例模型。
实验要求:正确识别系统的所有角色和用例;准确描述用例间的关系;描述系统中重要用例
的基本事件流(正常情况)和备选事件流(异常情况)。
实验二静态模型2
实验目的:以图书管理系统为例,建立系统的领域模型。
实验内容:根据实验一建立的用例模型,分析用例文本描述,找到领域关键概念,并用
StarUML建立领域类图。
实验要求:正确识别出领域类,并给类增加属性和关联。
实验三动态模型1
实验目的:以图书管理系统为例,建立系统的设计模型。
实验内容:以前面建立的用例模型,领域模型为基础,围绕实现用例,用StarUML建立系统
的顺序图。
实验要求:比较合理的找出参与实现用例的对象和对象之间的消息。
实验四动态模型2
实验目的:以图书管理系统为例,建立更完善的设计模型
实验内容:以前面建立的模型为基础,继续完善顺序图并建立设计类图,用StarUML表达出
来。
实验要求:协同的进行设计类图和顺序图的设计。
3考核方式与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课开始时,要求学生签到。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实验报告。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验上机
操作情况以及实验报告的书写情况给出学生实验成绩。(实验报告按学校规定格式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