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其吸附性实验报告.doc
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一、实验目的
纳米二氧化硅是一种无毒、无味、无污染的非金属材料,其平均粒径在1~100nm之间,呈絮状和网状的准颗粒结构,为球形状。由于纳米二氧化硅比表面大、表面能量高、化学反应活性大,可与聚合物基体发生界面反应,因此纳米二氧化硅作为工业填料能对聚合物起到增强、增韧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纳米二氧化硅在军事、通讯、电子、激光、生物学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研究采用醇盐水解沉淀法制备二氧化硅纳米粉,并以SiO2为载体研究Ag+浓度、吸附温度及吸附时间对负载能力的影响。目的是为了解二氧化硅的吸附性能,进一步熟悉Ag+的定量分析方法,掌握吸附曲线的绘制。
二、实验原理
1、二氧化硅纳米粉的制备
正硅酸乙酯在碱的催化下,与水反应,通过水解聚合过程可生成二氧化硅。反应式如下
nSi(Oc2H5)4+4nH2O→nSi(OH)4+4nC2H5OH
Si(OH)4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液中,由于体系的碱度降低从而诱发硅酸根的聚合反应,转化成硅羟基—OH,在它的表面吸附有大量的水,如果失水,这种硅氧结合就会迅速发生,形成Si—O—结构,迅速增长成粗大的颗粒。极性分子乙醇起到了隔离的作用。形成硅氧联结,从而制得小颗粒的二氧化硅。
nSi(OH)4→nSiO2+2nH2O
2、负载能力
负载能力S定义为每100gSiO2负载银的克数。SiO2对Ag+有较强的吸附作用,用一定量的SiO2吸附一定量已浓度的Ag+溶液,就可以用充分吸附后的滤液中的Ag+量来确定SiO2的负载能力。
3、Ag+浓度的确定
在含有Ag+的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硝酸,以铁铵矾作指示剂,用NH4SCN的标准溶液滴定,首先析出AgSCN白色沉淀,当Ag+完全沉淀后,稍过量的SCN-与Fe3+生成红色[Fe(SCN)]2+,指示终点到达。滴定中应控制铁铵矾的用量,使Fe3+浓度保持在0.0015mol/L左右,直接滴定时应充分摇动溶液。
Ag++SCN-=AgSCN↓(白色)
SCN-+Fe3+=[Fe(SCN)]2+(红色)
三、实验设备及试剂
仪器:
容量瓶、烧杯、电子天平、酸式滴定管、锥形瓶、玻璃棒、移液管、85-2A磁力搅拌器、ZH-1B玻璃恒温水浴。
试剂:
正硅酸乙酯(CP)、无水乙醇(AR)、氨水(1.2mol/L)、蒸馏水、硝酸银(AR)、铁铵矾(0.015mol/L)、NH4SCN(0.005mol/L)、硝酸(1.0mol/L)。
四、实验方法步骤
1、二氧化硅纳米粉的制备
将一定量的水(30mL)和乙醇(2.5mol/L,50mL)混合搅拌,滴入正硅酸乙酯(100mL)和氨水(滴至pH为9~10),搅拌60min,静置一段时间即分层得二氧化硅沉淀。将二氧化硅沉淀抽滤并用无水乙醇洗涤三次,100℃干燥得到白色轻质的SiO2
2、硝酸银溶液的制备: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硝酸银,配制成Ag+质量浓度为200mg·L-1、400mg·L-1、600mg·L-1、800mg·L-1、1000mg·L-1、1200mg·L-1、1400mg·L-1的AgNO3溶液。
3、硝酸银原始浓度对负载能力的影响:
取1.0g纳米SiO2分别加入Ag+浓度为200mg·L-1、400mg·L-1、600mg·L-1、800mg·L-1、1000mg·L-1、1200mg·L-1、1400mg·L-1的100mL的AgNO3溶液中,在30℃温度下缓慢搅拌40min,过滤,用移液管移取25mL滤液,用NH4SCN标准溶液滴定,分析滤液中Ag+浓度,考察SiO2吸附能力与AgNO3
吸附温度对负载能力的影响:
取五份1.0g纳米SiO2分别加入到五份100mLAg+浓度为800mg/L的AgNO3溶液,分别在20℃、30℃、40℃、50℃、60℃吸附2h,过滤,用移液管移取25mL滤液,用NH4
吸附时间对负载能力的影响:
取五份1.0g纳米SiO2分别加入到五份100mLAg+浓度为1000mg/L的AgNO3溶液,在30℃分别吸附1h、2h、3h、4h、5h、6h、7h过滤,用移液管移取25mL滤液,用NH4SCN标准溶液滴定,分析滤液中Ag+浓度,考察SiO2
6、Ag+的滴定
每次吸附后,均取25mL滤液,加入HNO3(1.0mol/L)10.00mL,振荡均匀,再加入5.00mL0.015mol/L的铁铵矾溶液,用NH4SCN标准溶液滴定。
五、数据处理
1、Ag+原始浓度对负载能力的影响
(1)数据列表
Ag+原始浓度mg/L
Ag+原是质量/g
消耗NH4SCN体积/mL
吸附Ag+的质量/g
负载能力S/g
200
0.02
5.10
0.00898
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