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模拟试题.docx
【推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控制危害和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及其他损失。
A.管理不善
B.危险
C.事故
D.违章
答案:C。解析: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就是减少和控制危害与事故,避免因事故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管理不善、危险、违章可能会引发事故,但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直接针对的是事故造成的后果。
2.按照安全系统工程和人机工程原理建立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一般将规章制度分为4类,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属于()。
A.综合安全管理制度
B.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C.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D.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答案:A。解析:综合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措施和费用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等。
3.下列不属于特种作业的是()。
A.电工作业
B.高处作业
C.钢筋绑扎作业
D.制冷与空调作业
答案:C。解析: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生命健康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电工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都属于特种作业目录范围,钢筋绑扎作业不属于特种作业。
4.某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提出“三不伤害”原则,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这体现了安全文化的()功能。
A.导向功能
B.凝聚功能
C.激励功能
D.辐射和同化功能
答案:A。解析:导向功能是指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为企业的安全管理决策活动提供了为企业大多数职工所认同的价值取向,它们能将价值观内化为个人的价值观,将企业目标“内化”为自己的行为目标,使个体的目标、价值观、理想与企业的目标、价值观、理想有了高度一致性和同一性。“三不伤害”原则为员工的安全行为提供了导向。
5.安全评价的程序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编制安全评价报告。其正确的顺序是()。
A.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B.准备阶段→定性、定量评价→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C.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定性、定量评价→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D.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定性、定量评价→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答案:A。解析:安全评价的正确程序就是先准备,然后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接着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进而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最后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6.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下列事故中,属于物体打击事故的是()。
A.建筑施工中高处落物造成的人身伤害
B.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被吊物过程中发生的超载断裂事故
C.爆炸引起的物体打击
D.机械设备运动部件飞出伤人
答案:A。解析: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B选项属于起重伤害;C选项爆炸引起的物体打击应归为爆炸事故;D选项机械设备运动部件飞出伤人属于机械伤害。
7.安全生产检查常采用现场检查的方式进行,通过检查可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现场安全检查方法中,可直接、定量地获取准确信息的方法是()。
A.员工访谈
B.查阅记录
C.现场观察
D.仪器检查
答案:D。解析:仪器检查可以利用各种专业仪器对设备、环境等进行检测,能够直接、定量地获取准确信息。员工访谈主要获取主观信息;查阅记录是对过去情况的查看;现场观察更多是直观的定性观察。
8.某化工企业发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8人当场死亡。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属于()。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答案:C。解析: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本题中造成8人当场死亡,属于较大事故。
9.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督管理的方式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种。下列监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