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诫子书教学教案设计.docx
《诫子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积累文言词汇,准确翻译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积累文言词汇,准确翻译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学习文中运用的对比、双重否定等写作手法,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学习文中运用的对比、双重否定等写作手法,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的谆谆教诲与殷切期望,理解文中所蕴含的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熟读并背诵课文。
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熟读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对自身学习和生活的启示。
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对自身学习和生活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诸葛亮的影视片段,片段内容为诸葛亮在军中运筹帷幄的场景。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这个智慧超群、足智多谋的人物是谁呀?”引导学生回答出诸葛亮。
接着向学生介绍:“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名言。大家能说一说知道哪些和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或者名言吗?”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如“草船借箭”“空城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
顺势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诫子书》。这封家书虽然篇幅短小,但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去感受其中的智慧和深情。”
播放一段诸葛亮的影视片段,片段内容为诸葛亮在军中运筹帷幄的场景。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这个智慧超群、足智多谋的人物是谁呀?”引导学生回答出诸葛亮。
接着向学生介绍:“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名言。大家能说一说知道哪些和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或者名言吗?”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如“草船借箭”“空城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
顺势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诫子书》。这封家书虽然篇幅短小,但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去感受其中的智慧和深情。”
(二)整体感知(12分钟)
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在范读过程中,着重强调以下字词的读音:“夫(fú)君子之行”“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zào)则不能治性”。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受文章的节奏。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和不当停顿。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从读音是否准确、节奏是否合理、语气是否恰当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
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节奏分明、声音洪亮。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学生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
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在范读过程中,着重强调以下字词的读音:“夫(fú)君子之行”“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zào)则不能治性”。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受文章的节奏。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和不当停顿。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从读音是否准确、节奏是否合理、语气是否恰当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
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节奏分明、声音洪亮。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学生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
(三)文意疏通(18分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自主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小组内成员相互解答,尝试共同解决问题。教师深入各小组,参与讨论,适时给予指导。
各小组提出仍未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探讨。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和句子:
字词:
“君子之行”:品德高尚的人的行为操守。“行”,行为操守。
“静以修身”: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凭借。
“俭以养德”: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非宁静无以致远”: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