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注射模的温度调节系统.pptx

发布:2025-04-20约1.77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温度调节系统:对模具加热或冷却,将模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01具的温度直接影响塑件的质量和生产周期。023。外观和精度要求高的塑件,对模具的温度要求非常严格,必须严格控制模具各部分的温度0310-1概述第十章注射模的温度调节系统

10-2温度调节系统的重要性01模温对不同塑料的影响02对PE、PP、HIPS、ABS等塑料,降低模温可减小应力开裂(模温通常为60°左右);03对PC、PPO、PSF等塑料,提高模温有利于减小塑件的内应力(模温通常在80°至120°之间)。04温对塑件成型质量的影响模温高,成型收缩大,脱模后塑件变形率大,还容易造成溢料和粘模;模温过低,则熔胶流动性差,表面会产生银丝、流纹、啤不满等缺陷;当模温不均匀时,塑件收缩不均匀,导致翘曲变形。

3。模具温度对注塑周期的影响冷却时间约占注塑周期的80%,模具温度控制得好,可以缩短成形周期。

10-3提高模温调节能力的途径1适当的冷却管道尺寸:直径5~13MM(3/16”~1/2”)2采用热导率高的模具材料。3胶件壁厚设计要合理:4正确的冷却回路位置。5加强对胶件厚壁部位的冷却。6快冷和缓冷的设计原则。7严格控制冷却水出、入口处温差。8

10-4模温调节系统组成1.水管接头2.水道3.螺塞(无头螺丝)4。密封圈5.软胶管

7.?喷管件

8.隔片:

9。导热片:主要是铍铜。10、模具的冷却介质:水、油、铍铜、空气等;模具的加热方式有,热水,蒸气,热油、电热棒加热等。

10-5模具冷却水路的画法(见图示)运水相交和不相交的画法。4。隔片、堵头、螺塞、密封圈的画法。排位图和剖视图中的画法。3。入水出水口处为锥管螺纹。

BDAC10-6冷却水路设计要点2。尽量保证模具的热平衡,使模具各部位温度均匀;冷却与顶出孰轻孰重?冷却水路的串联和并联:

4。冷却水孔的位置设计冷却水到胶位的尽可能相等,距离10—15mm较为合宜,冷却水的中心距约为5D左右。水孔不宜靠近塑胶最后熔接的地方;水管应避免与模具上的其它机构发生干涉,中间保持钢位3mm;对于未定型的产品,运水尽量布置在四周或各腔之间,为产品更改留下余地;前模镶件运水尽量近胶位,后模镶件冷却件水尽量走外圈,内模柯较大时,运水须上柯。铍铜模,运水在A、B模板上直通即可。

5。冷却水路的长度设计1流道越长阻力越大,越难加工,冷却效果越差。冷却水孔的弯头不宜超过5个;2

6。水管接头的位置设计01.两水喉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30MM;02.内模冷却水最好通过模胚进入,中间加密封圈;03.

017。密封胶圈的设计02水路经过两个镶件时,中间要加密封圈;03对于圆形冷却水道的密封,尽量避免装配时对密封胶圈的磨损。04安装胶圈的槽深为胶圈的直径减0.5mm。059。行位的冷却

10、冷却水孔直径的设计1)根据模具大小确定:模宽200mm以下:直径5mm(或φ3/16“);模宽200mm以上:直径6mm(或1/4“),8mm(或5/16”);模宽500mm以上:直径可取10mm(或3/8“)和13mm(或1/2“)。2)根据胶件壁厚确定:平均胶厚1.5mm:直径5~8mm平均胶厚2mm:直径6~10mm平均胶厚4mm:直径10~12mm平均胶厚6mm:直径10~14mm

11。其它设计要求塑件壁厚的大小,对冷却要求不同。要善于利用隔片和堵头来控制水流方向;两块拼接在一起的镶件,运水可以通过模胚过渡;前后模镶件的冷却中应重点考虑后模的冷却;

10-7型芯的冷却一。如果型芯的温度太高,则会产生以下结果:注射成型周期长,严重时要停止生产;型芯长期处于高温状态易变形或破裂。

三。型芯的冷却型芯直径3—8MM,空气冷却;型芯直径8—15MM,镶铍铜冷却;型芯直径15—25MM,喷流冷却系统;4。型芯直径25—40MM,水胆加隔片冷却;5。型芯直径大于40MM,高度小于40MM时,中间不便上运水时,可用下端面冷却;6。型芯直径大于20MM,中间不便上运水时,可采用外侧面冷却。

21。内模冷却水路设计;3型腔模具的冷却;110-8冷却系统设计实例54。深型腔模具冷却。4等深度型腔的模具冷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