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6.3.2 角的比较与运算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docx

发布:2025-04-17约5.02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6.3.2角的比较与运算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6.3.2角的比较与运算第1课时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2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和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通过角的比较与运算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度量单位,发展空间观念,学会运用几何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几何图形的构建,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和数学建模能力。同时,通过角的运算练习,强化学生的数学运算技能,为后续几何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角的度量与比较。学生需要掌握如何使用量角器测量角度,并能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例如,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测量并比较两个不同大小的角,理解锐角、直角和钝角的概念。

-重点二:角的运算。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角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例如,通过具体实例,学生能够进行角的加减运算,如30°+45°=75°。

2.教学难点:

-难点一:角的精确测量。学生可能难以精确地使用量角器测量角度。

例如,学生可能无法准确读取量角器上的刻度,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难点二:角的运算中的负角概念。学生可能对负角的定义和运算规则理解困难。

例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两个正角相加会得到一个负角,如120°+30°=150°,但-30°+120°=90°。

-难点三:角的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可能难以将角的运算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例如,学生可能无法将角的运算应用于解决几何图形的构造或测量问题。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量角器、直尺、圆规

-课程平台:班级教学管理系统

-信息化资源:在线几何测量软件、几何图形绘制软件

-教学手段:实物教具(例如,角度模型、角度刻度卡)、板书工具(粉笔或白板笔)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详细内容:上课伊始,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生活中常见的角度现象,如手表指针的位置、建筑物的角度等,引导学生回顾角的初步认识。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准确描述这些角度的大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用时约5分钟。

2.新课讲授

-第一条内容:角的度量

-详细内容:教师展示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并示范如何测量一个角的度数。随后,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教材中给出的几个角。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度数和量角器的读数。用时约10分钟。

-第二条内容:角的比较

-详细内容:教师讲解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包括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大小的角,学生能够掌握角的大小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解决一些比较角大小的实际问题。用时约10分钟。

-第三条内容:角的运算

-详细内容:教师介绍角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运算规则。学生跟随教师进行一系列的练习,巩固角的运算技能。用时约10分钟。

3.实践活动

-第一条内容:绘制角

-详细内容: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角度数值,使用量角器和直尺在纸上绘制指定大小的角。这一活动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角的理解。用时约10分钟。

-第二条内容:角的应用

-详细内容: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生活场景中的几何问题,如计算房间的角度、确定建筑物的倾斜度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将角的运算应用于实际问题。用时约10分钟。

-第三条内容:角度游戏

-详细内容:教师组织一个角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角的度量、比较和运算。例如,通过“猜角度”游戏,学生需要根据描述猜测角度的大小,提高他们的反应速度和几何知识应用能力。用时约5分钟。

4.学生小组讨论

-第一方面内容:角的分类

-举例回答:小组讨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定义和区别,并通过实例来区分它们。

-第二方面内容:角度的运算

-举例回答:小组讨论角度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并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运算。

-第三方面内容:角的测量技巧

-举例回答:小组讨论如何提高测量角的精确度,包括如何正确读取量角器刻度和避免常见的测量错误。

5.总结回顾

-内容:教师通过提问和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角的度量、比较和运算。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如角的精确测量和角的运算中的负角概念,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