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速无人配送车辆通用技术要求》编制说明.pdf
《低速无人配送车辆通用技术要求》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组
2024年5月
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
(一)任务来源:《低速无人配送车辆通用技术要求》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提出,
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二)起草单位:九识(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数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起草。
(三)起草人:孔旗、樊小兵、赵宇、张文彦、李军、余平、肖天中、归帆、许
雅君、曾文达、杜轲、程飞、祁智、宋昌全、宋朝忠、钟应鹏、刘智勇、章登飞、李
宜、刘龙、冯曙、王之风、刘涵之、顾言筠、陈江、杨国勋、易虹、姜一川、王浩东、
于亮。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战略是
全球气候治理及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大部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
要时期,我国正处于减少传统能源消耗、提升高效可再生能源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全
面绿色转型的关键阶段。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无论从生态角度还是经济可持续
发展角度,各行各业都需要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上谋求突破,交通运输领域作为碳
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绿色化和数字化转型的使命。
低速无人配送车的研发和推广正契合国家绿色转型的发展方向。作为智慧物流的
重要组成部分,低速无人配送车依托清洁能源驱动和智能驾驶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物
流环节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在物流业日益增长的配送需求下,无人配送车通过优
化路线、提升配送效率、减少人力成本等方式,不仅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综合物流
成本高的问题,还推动智慧物流体系在城市中落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同时,
在特定的运行场景中,这类配送车能够通过技术调配,灵活适应不同气候条件与复杂
路况,从而在促进物流智能化服务广泛应用的同时,加快城市和园区绿色化发展。
然而,目前低速无人配送车领域仍面临关键性问题。其运行涉及的交通法规、数
据隐私等方面的标准尚属空白,使得技术推广和实际应用缺少统一的合规依据。例如,
车辆的合法上路权限、车身标识和警示设备要求,以及运行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均需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此外,行业对自动驾驶系统的处理能力、
故障处理机制以及路径规划等功能的期望也缺乏明确规范,使无人配送车在实际应用
场景下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缺少顶层设计的法律法规将
对行业健康发展形成制约。
为此,制定低速无人配送车相关标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
行业规范与管理体系,不但能够解决法规缺失的问题,为低速无人配送车的研发、推
广和普及提供有力支持,更能够为智慧物流行业的全面转型和生态友好化建设提供长
久的技术指引。这不仅将有效提升我国配送效率、降低行业整体碳排放,还将在国际
绿色发展中为中国方案的输出奠定基础,在全球智慧城市建设中占据技术和规范的前
沿地位。
1
本文件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智慧物流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三、主要工作过程
根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要求,开展目前《低速无人配送车辆
通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简况如下:
(一)主要工作概述
在项目起草阶段,标准起草组全面收集、整理并分析了国家、行业及地方层面的
政策文件和技术规范,尤其是与低碳和智能化相关的标准内容。同时,广泛参考了其
他领域推进低碳发展的实践经验,深入研究我国在低碳智能场景应用中的发展现状,
并结合当前低速无人配送车辆的技术发展趋势,初步搭建了标准的基本框架,明确了
202448
主要章节和核心条文的方向。年月至月期间,标准工作组重点对国内多个具有
代表性的应用场景开展了细致的实地调研。在涵盖特定范围的城市社区、园区物流、
仓储中心及其他典型场景中,调查内容聚焦于低速无人配送车辆的运行环境适配性、
能源使用效率、系统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