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21_T3062-2018_微生物饲料添加剂质量控制技术规范_辽宁省.docx

发布:2025-04-21约4.7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07.100

DB21

B46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3062—2018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onqualitycontrolofmicrobialfeedadditives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1/T3062—2018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和GB/T20001.4-2015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辽宁省畜牧兽医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欣南、韩镌竹、高铎、武凤娇、田晓玲。

I

DB21/T3062—2018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及混合型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生产、采样、检验、鉴定、包装、保存、

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技术要求,描述了菌种检验、鉴定及产品性能验证的通用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及混合型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不适用于转基因微生物饲料添加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0648

GB13078

GB/T23181

NY/T1444

JJF1070

饲料标签

饲料卫生标准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通用要求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技术通则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3

术语和定义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是指在饲料中添加或直接饲喂给动物的微生物或微生物及其培养物,参与调节胃

肠道内微生态平衡或者刺激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饲料转化效率的微生

物制剂。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与载体或稀释剂按一定比例混合,但不属于添加剂预混合饲

料的饲料添加剂产品。

目的菌Targetmicroorganisms

系指特定菌株的贮存物,通常包括原始种子、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建立种子批系统旨在保证原

1

DB21/T3062—2018

3.5

原始种子Primaryseed

系指细菌分离株经适应性培养、传代后,经生物学特性、免疫原性和遗传稳定性等特性研究鉴定,

可用于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生产的种子。原始种子用于主种子批的制备。

3.6

主种子Mainseed

系由原始种子传代扩增至特定代次,并经一次制备获得的同质和均一的悬液或干粉分装于容器制备

而成。主种子用于制备工作种子。

3.7

工作种子Workingseed

系由主种子传代扩增至特定代次,并经一次制备获得的同质和均一的悬液分装于容器制备而成。

4

生产要求

微生物活菌的制备方法、工艺应能保证其成品含有足够的活菌数量,并在有效期内保持其稳定性,

同时应防止外源因子的污染。

4.1

生产用菌种

名称及来源

4.1.1

生产用菌种应来自动物体内和人体的正常菌群;或对动物体及人体无毒无害、具有促进正常菌群生

长和活性作用的外籍细菌。细菌的分离过程和传代背景应清晰,应具备稳定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特性,并

能保持稳定的活菌状态,经实验室和临床试验证明安全、有效。并获得具有资质的微生物鉴定机构出具

的菌种鉴定报告。

菌种的属、种型分类鉴定,应依据最新版伯杰氏细菌系统鉴定手册(Bergey'sManualofSystematic

Bacteriology)和伯杰氏细菌命名手册(Bergey'sManualofDeterminativeBacteriology)的有关规定进

行,包括形态、生长代谢特性检查。

将菌种接种于特异性培养基,置有氧或厌氧环境中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确定菌种的好氧条件;

以划线法观察在琼脂平皿上生长的单个菌落的形状、大小、表面、边缘、透明度、色泽等特征;也可观

察菌种在不同温度、pH值或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等条件下的生长特性等。

取菌种的新鲜培养物涂片做革兰氏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体的染色反应、形态、大小和排列等,

有芽孢的细菌应同时观察芽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也可增做芽孢染色)。检查结果均应符合原始菌种

的特性。

按特异的方法进行,应包括目的菌的关键生化反应,结果应符合原始菌种的特性。

2

DB21/T3062—2018

4.1.3.5

种子批的保存

原始种子和主种子应冻干保存于4℃或-20℃,工作种子应置于2℃~8℃保存。

种子批传代应限定传代次数,原始种子批和主种子批启开后传代次数不得超过10代,工作种子批

启开后至发酵培养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

4.1.3.6

安全性评价实验

4.1.3.6.1

毒性试验

可选用靶标动物进行试验或采用常规方法进行。

常规方法:用体重18~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