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0诗词鉴赏(第03期)(学生版+解析).docx
专题10诗词鉴赏
(2024·北京·中考真题)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②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③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人描述自己的遭际,将自然环境与生活情景的描写相结合。远看,风卷屋茅,四散飘落;近看,①,穿竹林而去;屋内是破旧的“布衾”、睡相不好的“娇儿”和连绵的②。
2.诗人写被秋风卷走的屋茅用了“三重”,写自己期待的“广厦”用了“千万间”。其中的“三”和“千万”都不是确定的数量,而是言其多。说说这样的用词蕴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下第①后上②永崇③高侍郎
唐·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④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注释】①下第:落第,未考中。②上:上书。③永崇:指长安。④芙蓉:荷花,莲花。
作者借用某个事物来暗示自己的情志,于是这个事物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请结合本诗最后两句,对此作具体分析。
(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赏析《定风波》,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请描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展现的画面。
5.小序中写到“道中遇雨”“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请结合词句说说作者的生活态度。
(2024·山东潍坊·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春归次金陵
吴融①
春阴漠漠覆江城,南国归桡②趁晚程。
水上驿流初过雨,树笼堤处不离莺。
迹疏冠盖③兼无梦,地近乡园自有情。
便被东风动离思,杨花千里雪中行。
[注]①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龙纪元年进士。②桡;船桨,借指船。③冠盖:官吏的官腿和车盖,借指官吏。
6.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抒写了诗人在春天归家途中路过并停留金陵时的所见与所感。
B.首联总写春归之事,交代时间和方式,首句渲染了雨前金陵烟尘弥漫的凄迷氛围。
C.颔联铺写诗人在金陵所见景象,雨后春水漫过驿路,树木笼罩堤岸,黄莺飞来飞去。
D.颈联交代金陵多为官之人,但诗人无心交往,反倒由于离家近,万般情感涌上心头。
7.本诗尾联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8.(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过友人隐居
戴叔伦
潇洒绝尘喧,清溪流绕门。水声鸣石濑①,萝影到林轩。
地静留眠鹿,庭虚②下饮猿。春花正夹岸,何必问桃源。
【注】①石濑:水被石激形成的急流,这里指石潭。②虚:空。
阅读全诗,梳理内容,完成填空。
眼前景
友人隐居处的环境
景象
特点
思考:诗歌中“”最能体现意境。
庭院外
清溪绕门而过、、藤萝掩映着林间小屋
宁静清幽
庭院内
林鹿栖息庭院、猿猴下树饮水
心中情
结尾以用典、反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之情。
9.(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词,补全对话。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②
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注]①作于安史之乱长安陷落后。②作于李清照南渡后,当时统治者安于现状。
据我了解,上巳节是我国古代的一个节日,在农历三月三日。
:是的。我也了解到,在这一天人们会与亲友结伴到水边洗沐,去垢除灾。
:你看,词人李清照和亲友相聚时把酒品梅,“①”一句可见她心情愉悦。
:但是,我们还能够感受到她心中那挥之不去的愁绪,你看“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就是在诉说她②的心情。
:对。她身处江南,仍梦忆长安。此处“长安”说的就是北宋都城汴京。
:是啊。岑参也写到都城长安,他借“故园菊”表达③。
:李清照对长安魂牵梦萦,实际上是希望南宋统治者④。
:可见,许多文人心中都有一座“长安”,这个“长安”看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