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一年级数学上册 一 生活中的数第3课时 玩具配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x
2023一年级数学上册一生活中的数第3课时玩具配套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生活中的数》这个有趣的数学世界。这节课,我们要重点学习的是第3课时“玩具配套”。这一章节,我们将会用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比如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等。这些知识,相信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比如数数玩具、比较玩具的大小。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用玩具作为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这些数学概念的理解吧!??????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通过玩具认识数字和数量关系。
2.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玩具的排列和组合。
3.强化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比较玩具的大小,锻炼分类和排序能力。
4.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操作玩具,感受空间方位和形状的变化。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在进入一年级数学学习之前,学生们可能已经对数字有一定的认知,能够识别和说出10以内的数字,有的孩子可能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他们对于大小、高矮等相对概念也有初步的理解,这对于本节课学习玩具的配套有着一定的铺垫。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一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对玩具特别感兴趣,这种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数学的动力。他们的学习能力正处于形成阶段,通过直观的操作和游戏化的学习方式,他们能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新知识。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动手操作和直观体验,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将侧重于实践和互动。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将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玩具对应起来可能会有些困难。此外,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练习。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比如在配对玩具时可能会出现混淆。因此,教师需要提供足够的耐心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的节奏,并在遇到困难时得到及时的帮助。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彩色积木、小汽车、动物玩具等实物教具
-课程平台:班级黑板或白板
-信息化资源:电子教学卡片、数字玩具图片
-教学手段:实物操作、小组讨论、游戏互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1.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今天我们要用玩具来学习数学,看看谁能够用数学的方法来玩转玩具世界!
2.回顾旧知: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数字吗?谁能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1到10的数字呢?
二、新课呈现(约20分钟)
1.讲解新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用数字来表示玩具的数量,以及如何比较不同玩具的数量大小。
2.举例说明:比如,我们有5个小汽车和3个积木,我们要学会用数字来表示它们,并且比较它们的大小。
3.互动探究: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玩具,看看你们能找到哪些可以用来比较数量的玩具。
三、巩固练习(约15分钟)
1.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玩具,用数字表示出玩具的数量,并比较不同组玩具的数量大小。
2.教师指导:在学生进行活动时,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方法。
四、游戏互动(约10分钟)
1.游戏规则:每个小组需要用积木搭建一个简单的城堡,然后根据城堡的形状和大小,用数字来描述它。
2.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观察并记录每个小组的表现。
3.教师评价:游戏结束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搭建过程和数字描述。
五、总结与反思(约5分钟)
1.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用数字来表示玩具的数量,以及如何比较不同玩具的数量大小。大家做得很好!
2.反思: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发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呢?希望大家能够把这些经验带到今后的学习中。
六、课后作业(约5分钟)
1.请同学们回家后,用数字记录下自己玩具的数量,并尝试与家人一起比较不同玩具的数量大小。
2.明天我们将进行一个小测验,看看大家是否掌握了今天学习的知识。
七、教学延伸(约5分钟)
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用数学的方法来管理玩具,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2.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并给出一些实用的建议。
知识点梳理
1.数字的认识与书写
-掌握1到10的数字认读和书写。
-理解数字的顺序,能够按顺序说出或写出数字。
-认识数字的形状特点,如数字1像铅笔细长条,数字2像鸭子水中游等。
2.数量的比较
-学会使用“比...多...”和“比...少...”来描述数量关系。
-能够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大小。
-理解“相等”的概念,能够识别两组物体数量相同的情况。
3.数量的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