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不锈钢刻蚀工艺流程.pdf

发布:2025-04-20约3.48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不锈钢刻蚀工艺流程

不锈钢刻蚀工艺流程涉及多个关键步骤,需结合材料特性与加工需求进行

精细操作。以下流程基于工业标准及实际应用经验整理,适用于标牌制作、装

饰加工、精密零件等领域,确保刻蚀效果均匀、图案清晰、表面质量稳定。

表面预处理

不锈钢材料表面需彻底清洁,去除油污、氧化层及杂质。采用碱性脱脂剂

浸泡15-20分钟(浓度8%-10%,温度50-60℃),随后用高压水枪冲洗。若表

面存在顽固氧化层,使用10%硝酸溶液浸泡5-8分钟,再以去离子水冲洗至中分钟,再以去离子水冲洗至中

性。预处理后材料需在无尘环境中烘干,表面粗糙度控制在Ra≤0.8μm。

抗蚀层涂覆

选用耐酸性光刻胶或高分子抗蚀膜,根据图案精度选择涂布方式。丝网印

刷适用于线宽≥0.3mm的图案,使用300-400目丝网,胶膜厚度控制在20-30μ

m;光刻工艺适用于微米级精密图案,采用旋涂法(转速1200-1500rpm1500rpm)形成

5-8μm均匀胶层。涂覆后需进行预烘(80-90℃/15-20分钟)使胶膜固化。

图案转印

曝光工序采用紫外光固化设备,能量密度控制在80-120mJ/cm。显影使用

1%-2%碳酸钠溶液(温度30-35℃),喷淋压力0.2-0.3MPa,显影时间60-90秒。

精密图案需进行后烘(110-120℃/30分钟)以提高抗蚀层耐蚀性,烘烤后胶层

硬度需达到4H铅笔硬度标准。

化学刻蚀

配置三氯化铁混合刻蚀液(FeCl浓度30%-40%,HCl浓度5%-8%),溶液

温度维持40-50℃。采用喷淋刻蚀设备,压力0.15-0.25MPa,传送带速度0.8-

1.2m/min。普通装饰件刻蚀深度0.05-0.15mm,工业零件深度0.2-0.5mm。每立

方米刻蚀液可处理8-10㎡不锈钢板,比重低于1.25时需补加新液。

后处理工序

刻蚀完成后立即用3%-5%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温度40℃,浸泡3-5分钟),

高压水枪(压力≥10MPa)去除残留抗蚀层。表面钝化采用20%-25%硝酸溶液

(温度50℃)处理2-3分钟,形成致密氧化膜。最终清洗使用去离子水电阻率

≥15MΩ·cm,烘干温度80℃±5℃,时间15-20分钟。

质量控制

刻蚀深度检测采用千分尺测量差值法,允许误差±0.01mm。图案边缘清晰

度使用200倍显微镜观察,要求锯齿≤5μm。表面粗糙度检测参照GB/T

12754-2019标准,Ra值≤1.6μm。耐腐蚀性能通过中性盐雾试验验证,72小时

无红锈为合格。

安全规范

操作人员须穿戴防酸围裙、护目镜及耐酸碱手套。刻蚀车间安装强制排风

系统(换气次数≥12次/小时),废水处理符合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

准》,pH值调节至6-9后方可排放。废酸液需委托持有HW34类危废处理资质

的单位处置,执行转移联单制度。

工艺参数优化

针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刻蚀速率与温度关系为V=0.023T-0.86(μ

m/min,T=40T=40-60℃)。添加0.5%-1%柠檬酸可提高侧壁垂直度,降低底切现象。

对于厚度≤0.5mm薄板,采用间歇喷淋方式(工作15s/停顿5s)可减少变形。

精密网版刻蚀需控制溶液表面张力≤35mN/m,添加0.1%-0.3%表面活性剂改善

渗透性。

此流程需根据具体材料牌号、设备配置及产品要求调整参数,建议每批次

加工前进行小样试验。定期检测刻蚀液比重、铁离子浓度及杂质含量,金属离

子超标(Cu+>3g/L,Ni+>5g/L)需更换新液。设备维护包括每周清理喷嘴、

每月检查耐酸泵密封件、每季度更换过滤芯(精度≤10μm)。

不锈钢刻蚀工艺流程

不锈钢刻蚀工艺流程涉及多个关键步骤,需结合材料特性与加工需求进行

精细操作。以下流程基于工业标准及实际应用经验整理,适用于标牌制作、装

饰加工、精密零件等领域,确保刻蚀效果均匀、图案清晰、表面质量稳定。

表面预处理

不锈钢材料表面需彻底清洁,去除油污、氧化层及杂质。采用碱性脱脂剂

浸泡15-20分钟(浓度8%-10%,温度50-60℃),随后用高压水枪冲洗。若表

面存在顽固氧化层,使用10%硝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