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免疫技术模拟题+答案.docx
兽医微生物免疫技术模拟题+答案
一、单选题(共55题,每题1分,共55分)
1.下列合成场所为核糖体的是()
A、核酸
B、磷壁酸
C、糖类
D、蛋白质
E、脂类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核酸的合成主要在细胞核等部位;糖类的合成场所较为复杂,如叶绿体等;脂类的合成在内质网等;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其合成过程涉及多种酶和反应场所,并非核糖体。
2.溶菌酶杀灭细菌的作用机理是()
A、裂解肽聚糖骨架的β-1,4糖苷键
B、竞争肽聚糖合成中所需的转肽酶
C、与核蛋白体的小亚基结合
D、竞争性抑制叶酸的合成代谢
E、破坏细胞膜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溶菌酶主要通过裂解肽聚糖骨架的β-1,4糖苷键来发挥杀灭细菌的作用。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溶菌酶破坏其结构后,可导致细菌细胞壁破裂,从而使细菌死亡。选项B竞争肽聚糖合成中所需的转肽酶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选项C与核蛋白体的小亚基结合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选项D竞争性抑制叶酸的合成代谢是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选项E破坏细胞膜的药物有很多,如多黏菌素等,但不是溶菌酶的作用机理。
3.有囊膜病毒释放的方式为()
A、胞饮
B、胞吐
C、融合
D、细胞膜出芽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有囊膜病毒释放时,先在宿主细胞内装配形成核衣壳,然后以出芽的方式通过细胞膜获得囊膜释放到细胞外。融合是病毒进入细胞的方式之一;胞吐主要是一些大分子物质排出细胞的方式;胞饮是细胞摄取液体或微小颗粒物质的方式,均不符合有囊膜病毒释放的方式。
4.带菌者是指()
A、体内带有正常菌群者
B、病原菌潜伏在体内,不向体外排菌者
C、体内带有条件致病菌者
D、感染后,临床症状消失,但体内仍有病原菌,且不断向体外排菌者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带菌者是指感染后,临床症状消失,但体内仍有病原菌,且不断向体外排菌者。选项A体内带有正常菌群者不是带菌者的定义;选项B病原菌潜伏在体内不向体外排菌者不符合带菌者向体外排菌的特点;选项C体内带有条件致病菌者范围不准确,带菌者主要强调感染后病原菌在体内持续存在并排菌的情况。
5.菌群失调的原因有()
A、宿主患病
B、外科手术
C、抗菌药物滥用
D、环境因素
E、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宿主患病时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可导致菌群失调;外科手术可能破坏正常的生理结构和微生态环境引起菌群失调;抗菌药物滥用会抑制或杀灭敏感菌,导致耐药菌大量繁殖而菌群失调;环境因素如生活环境改变等也可能影响正常菌群的平衡,所以以上都是菌群失调的原因。
6.下列关于机体内的正常菌群,正确的是()
A、能为宿主合成多种有益维生素
B、无任何作用
C、具特异性的免疫防护作用
D、全是副作用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正常菌群是指正常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正常情况下它们与宿主间以及它们之间保持相对平衡,通常对人体有益无害。其作用包括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如能为宿主合成多种有益维生素)、免疫作用等。正常菌群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并非无任何作用,也不是全是副作用,其免疫作用是具有非特异性的,不是特异性的免疫防护作用。
7.细菌核体的核酸类型是()
A、DNA
B、RNA
C、DNA和RNA
D、DNA或RNA
E、以上均不对
正确答案:A
8.对病毒包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病毒种、型特异性抗原;
B、化学成分为蛋白质、脂类及多糖;
C、可保护病毒
D、表面凸起称为壳粒;
E、包膜溶解可使病毒灭活;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病毒包膜表面的凸起称为刺突,而壳粒是病毒衣壳的亚单位。病毒包膜化学成分为蛋白质、脂类及多糖,具有病毒种、型特异性抗原,包膜溶解可使病毒灭活,还可保护病毒。
9.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
A、细胞膜
B、芽胞
C、核质
D、荚膜
E、细胞壁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芽胞是细菌的休眠形式,对热、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均有强大的抵抗力,是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细胞壁主要维持细菌形态等功能;荚膜有抗吞噬等作用;核质是细菌的遗传物质;细胞膜主要参与物质转运等。所以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芽胞。
10.多细胞真菌霉菌的主要繁殖方式为()
A、出芽生殖
B、二分裂繁殖
C、孢子生殖
D、复制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霉菌属于多细胞真菌,主要依靠孢子进行繁殖。孢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够发育成新的个体。出芽生殖常见于酵母菌等单细胞真菌;二分裂繁殖是细菌的主要繁殖方式;复制并不是真菌的繁殖方式。
11.口蹄疫病毒的保护性抗原为()
A、VP2
B、VP1
C、VP4
D、VP3
正确答案:B
12.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A、二分裂增殖
B、芽殖
C、产生芽孢子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