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版征地协议书范本.docx

发布:2025-04-20约4.73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甲方:XXX乙方:XXX20XXCOUNTRACTCOVER专业合同封面RESUME

甲方:XXX

乙方:XXX

20XX

COUNTRACTCOVER

专业合同封面

RESUME

PERSONAL

2025版征地协议书范本

本合同目录一览

1.协议双方基本信息

1.1双方名称

1.2双方地址

1.3双方联系方式

2.征地目的及范围

2.1征地目的

2.2征地范围

3.征地方式及程序

3.1征地方式

3.2征地程序

4.征地补偿标准及方式

4.1补偿标准

4.2补偿方式

5.征地补偿费用计算方法

5.1补偿费用组成

5.2计算方法

6.征地补偿费用支付

6.1支付方式

6.2支付时间

7.土地权属变更手续

7.1权属变更手续

7.2权属变更费用

8.征地后土地用途及规划

8.1土地用途

8.2规划要求

9.争议解决方式

9.1争议解决途径

9.2争议解决期限

10.违约责任及赔偿

10.1违约责任

10.2赔偿标准

11.合同生效及终止

11.1生效条件

11.2终止条件

12.合同变更及解除

12.1变更条件

12.2解除条件

13.不可抗力

13.1不可抗力定义

13.2应对措施

14.其他约定事项

第一部分:合同如下:

1.协议双方基本信息

1.1双方名称

甲方:_________有限公司

乙方:_________村民委员会

1.2双方地址

甲方:_________市_________区_________街道_________号

乙方:_________市_________区_________街道_________村

1.3双方联系方式

甲方联系人: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

乙方联系人: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

2.征地目的及范围

2.1征地目的

甲方因建设项目需要,依法对乙方所属_________地块进行征收。

2.2征地范围

本次征收范围为_________地块,总面积为_________平方米,具体四至范围详见附图。

3.征地方式及程序

3.1征地方式

本次征收采用协议征收方式。

3.2征地程序

1.甲方依法向乙方提出征地申请;

2.双方就征地事宜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3.甲方将协商结果报请相关部门审批;

4.审批通过后,双方签订本协议;

5.甲方按照协议约定支付征地补偿费用;

6.乙方配合甲方办理土地权属变更手续。

4.征地补偿标准及方式

4.1补偿标准

1.土地补偿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政策规定,按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

2.安置补偿费:包括安置补助费、搬迁费、临时安置费等;

3.周边设施补偿费:包括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搬迁、修复费用;

4.其他补偿费用:根据实际情况,双方协商确定。

4.2补偿方式

1.甲方将征地补偿费用一次性支付给乙方;

2.补偿费用支付方式为人民币,采用银行转账或现金支付。

5.征地补偿费用计算方法

5.1补偿费用组成

1.土地补偿费;

2.安置补偿费;

3.周边设施补偿费;

4.其他补偿费用。

5.2计算方法

1.土地补偿费: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参照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计算;

2.安置补偿费:根据被征收土地面积、被安置人口数量等因素,参照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计算;

3.周边设施补偿费: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计算;

4.其他补偿费用:根据实际情况,双方协商确定。

6.征地补偿费用支付

6.1支付方式

甲方按照本协议约定的补偿标准,在签订协议之日起____个工作日内一次性支付征地补偿费用。

6.2支付时间

甲方支付征地补偿费用的时间为:____年____月____日。

7.土地权属变更手续

7.1权属变更手续

1.甲方应依法向相关部门申请办理土地权属变更手续;

2.乙方应积极配合甲方办理相关手续。

7.2权属变更费用

权属变更费用由甲方承担,具体费用按当地政府规定执行。

8.征地后土地用途及规划

8.1土地用途

本次征收后的土地,甲方将用于建设_________项目,具体用途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城市规划要求。

8.2规划要求

1.甲方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确保征地后的土地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城市规划;

2.甲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遵守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相关法律法规;

3.甲方应确保项目建设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秩序。

9.争议解决方式

9.1争议解决途径

1.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争议;

2.协商不成的,可提交当地仲裁委员会仲裁;

3.仲裁不成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