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案 模块六 权益保护.docx
PAGE6
PAGE6
PAGE5
PAGE5
课题
模块六权益保护
课时
4课时(180min)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大学生就业的权利和义务
(2)了解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
(3)掌握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则和注意事项,以及劳动合同的解除方式
(4)熟悉就业侵权行为,以及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
素质目标:
(1)树立坚定的法治信仰和正确的道德观念
(2)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明晰权益边界,坚决捍卫自身利益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就业侵权行为、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
教学难点:大学生就业的权利和义务、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劳动合同的解除方式
教学方法
情景模拟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考勤
【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
案例导入
【教师】讲述“权利和义务的双向探索”案例(详见教材),并提出问题
大学生就业的权利和义务之间是否存在冲突?如果存在冲突,应该如何处理?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传授新知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新知,讲解大学生就业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劳动合同的解除方式、就业侵权行为、以及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等知识
情景一大学生就业的权利和义务
一、大学生就业的权利
为了维护大学生就业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等都明确规定了大学生应当享有的权利。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话题开展讨论
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除了享有普通劳动者所享有的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和劳动保护权等一般权利外,还享有哪些权利?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一)就业信息知情权
就业信息知情权是指大学生拥有及时、全面获取应当公开的各种就业信息的权利。它的含义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公开,即任何团体、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隐瞒、截留就业信息,要全部向大学生公布。
(2)信息及时,即应当将就业信息及时向大学生公布,否则就业信息就会过时,失去利用价值。
(3)信息全面,即向大学生公布的就业信息应当是全面完整的,部分的、残缺不全的就业信息将影响大学生对用人单位的全面了解和准确判断,从而影响其对职业的选择。
(二)接受就业指导权
就业指导工作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意识和就业方向等。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占据重要位置。
为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学校应当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向大学生宣传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方针、政策,以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引导大学生准确定位,合理择业。
除学校以外,大学生还可从各级政府设立的就业指导机构获得帮助。
(三)被推荐权
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是学校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学校的推荐对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起着重要作用。毕业生享有被学校及时、公正、如实推荐给用人单位的权利。
学校推荐毕业生时应做到以下三点。
(1)择优推荐。
(2)公正推荐。
(3)如实推荐。……(详见教材)
(四)平等就业权
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有平等的机会去竞争工作岗位。毕业生应当平等地接受学校推荐,平等地参加用人单位的公开招聘,同时还有权要求用人单位在录用时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规定:“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
“各民族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劳动权利。”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依法对少数民族劳动者给予适当照顾。”
“国家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残疾人就业统筹规划,为残疾人创造就业条件。”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歧视残疾人。”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但是,经过医学鉴定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或者排除传染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五)就业选择自主权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选择职业的权利。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即毕业生可按自己的意愿就业,有权决定自己是否就业、何时就业、何地就业及从事何种职业,学校、其他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干涉。
任何强加给毕业生的就业行为都是侵犯毕业生就业选择自主权的行为。
(六)知情权
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和劳动合同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