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21-2022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优选.pdf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江苏省盐城市2021-2022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读想象文学的“不要”
论说性作品要传达的是知识——在读者经验中曾经有过或没有过的知识。想象文学是在
阐述一个经验本身——那是读者只能借着阅读才能拥有或分享的经验——如果成功了,就带
给读者一种享受。因为企图不同,这两种不同的作品对心智便有不同的诉求。我们都是经由
感官与想象来体验事情。我们都是运用判断与推论,也就是理智,才能理解事情。这并不是
说我们在思考时用不上想象力,或我们的感官经验完全独立于理性的洞察与反应之外。关键
在强调哪一方面的问题而已。小说主要是运用想象力。这也是为什么称之为想象文学的原因,
这与理性的科学或哲学相反。
有关想象文学的事实,带引出我们要建议的否定的指令: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
响力。我们讨论过很多主动的阅读方法。这适用于任何一本书。但在论说性作品与想象文学
中,适用的方法却不大相同。阅读论说性作品,读者应该像个捕食的小鸟,经常保持警觉,
随时准备伸出利爪。在阅读诗与小说时,相同的活动却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如果容许的话,
我们可以说那是有点被动的活动,或者说那是带着活力的热情。在阅读一个故事时,我们一
定要用那样的方式来表现,让故事在我们身上活动。我们要让故事贯穿我们,做任何它想要
做的事。我们一定得打开心灵,接纳它。
论说性作品与想象文学的基本不同,又造成另一个差异。因为目标完全不同,这两种作
品的写法必然不同。想象文学会尽量使用文字潜藏的多重字义,好让这些字特有的多元性增
加文章的丰富性与渲染力。但丁的《神曲》使用的是一般的诗与小说,但每个人阅读起来却
各有不同的体会。论说性作品的逻辑目标则是完全清晰,毫无言外之意的解说。在字里行间
不能有其他的含意。任何相关与可以陈述的事都得尽可能说个一清二楚才行。相反地,想象
文学却要依赖文字中的言外之意。多重含意的隐喻在字里行间所传达的讯息,有时比文字本
身还要丰富。整首诗或故事所说的东西,不是语言或文字所能描述的。
从这个事实,我们得到另一个否定的指令:在想象文学中,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
那是逻辑的,不是诗的,二者完全不同。诗人马克·范多伦曾经说:“在诗与戏剧中,叙述
-1-/24-1-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是让人更模糊的一种媒介。”譬如,你根本就无法在一首抒情诗的任何文句中找到任何他想
要“说明”的东西。然而整首诗来看,所有字里行间的关联与彼此的互动,却又陈述了某种
完全超越主旨的东西。当然,我们可以从诗、故事、特别是戏剧中学习,可以从小说在我们
想象中所创造出来的经验中学习。在这样的状况下,诗与故事能带给我们愉悦,同时也能教
育我们,教导我们衍生的意义。为了从这样的书中学习,我们要从自己的经验中思考。
最后一个否定的指令:不要用适用于传递知识的、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对一
个好故事来说,所谓“真理”就是一种写实,一种内在可能性,或与真实的神似。那一定要
像个故事,但用不着像在做研究或实验一样来形容生活的事实或社会的真相。如果是解剖学、
地理或历史作品,被当作是专门的论述,却出现技术上的错误,那就应该被批评。但将事实
写错却不会影响到一部小说,只要它能自圆其说,将整体表现得活灵活现便行了。
(节选自艾德勒、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说性作品传达的是读者经验中有过或没有过的知识,想象文学阐述的则是可能带给读者
享受的经验本身。
B.阅读小说只需要运用想象力,由感官与想象来获得体验;而阅读科学或哲学作品则全靠判
断与推论。
C.对论说性作品,应采用主动的阅读方法;而对想象文学则更需要打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