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_T2331-2016_滨海盐碱地油葵栽培技术规程_河北省.docx
ICS65.020
B62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2331—2016
滨海盐碱地油葵栽培技术规程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3/T2331—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唐山市曹妃甸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鲁雪林、王秀萍、张国新、刘雅辉、赵敏、杨小仓、王婷婷、李强、崔建国、
孙宝泉、王世威。
I
DB13/T2331—2016
滨海盐碱地油葵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盐碱地油葵栽培的产地环境、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
本标准适用于滨海盐碱地油葵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4407.2经济作物种子第2部分:油料类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DB13/T846无公害食品油料作物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学名HelianthusannuusLinn.,为“油用向日葵”的简称,属菊科植物。
滨海区盐土、碱土以及各种盐化和碱化土壤的总称。0cm~100cm土层可溶性盐分含量在0.1%~0.2%
的田地为轻度盐碱地,可溶性盐分含量在0.2%~0.4%的田地为中度盐碱地,可溶性盐分含量在0.4%~
0.6%的田地为重度盐碱地,可溶性盐分含量大于0.6%的田地为滨海盐土。
4
应符合DB13/T846规定。有排灌条件;无霜期180d以上,年平均气温10℃以上,年降雨量500mm以
5
1
DB13/T2331—2016
选择丰产性好,出油率高,抗病、耐盐碱等抗逆性强的杂交一代品种,如矮大头、油满多、NWS667
等。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7.2规定。
5.2种子处理
5.2.1晒种
播前晒种1d~2d。不应直接在水泥地上曝晒。
5.2.2
药剂拌种
采用萎锈灵或油葵专用种衣剂进行拌种。
5.3
施肥
轻度盐碱地每亩施氮肥(N)16kg,磷肥(P2O5)20kg,钾肥(K2O)8kg;中重度盐碱地每亩施有机
肥2000kg,氮肥(N)8kg,磷肥(P2O5)10kg,钾肥(K2O)4kg。有机肥、磷肥、钾肥以底肥一次施
入,氮肥分底肥、追肥两次施入,比例为1:2。
5.4
造墒整地
播前土壤相对含水量小于70%时,每亩灌水50m~100m。适墒旋耕,耕深20cm。
33
6播种
春播宜在5cm地温稳定通过15℃,一般4月20~25日进行播种。夏播应不晚于6月20日。
6.2播种密度
轻度盐碱地3000株/亩~3500株/亩,中度盐碱地3500株/亩~4000株/亩,重度盐碱地4000株/亩~
等行距条播:行距50cm~60cm;大小行条播:大行距60cm~80cm、小行距40cm;穴播:每穴播种2~
3粒。播深3cm~4cm,覆土2cm~3cm。
7田间管理
真叶展开后间苗,两对真叶时按计划密度定苗。缺苗严重的地块应及时催芽补种或带土移栽。
2
DB13/T2331—2016
在田间有杂草时,在杂草3~6片叶期,每亩用5%精喹禾灵乳油进行茎叶处理。
7.2.3中耕除草
真叶展开后至初花期中耕除草3~4次,最后一次中耕可结合培土以防倒伏。
7.3灌溉排涝
蕾期、灌浆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5%时,及时灌溉。雨季及时开沟排涝。
7.4人工授粉
无蜂源或蜂源不足的情况下,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在花期将两个花盘对在一起轻搓即可,时间应
在上午10~11点,隔3d~4d进行一次,连续进行2~3次。
8病虫害防治
见附录A。
9收获
油葵茎秆变黄,叶片枯黄下垂,舌状花变褐脱落,籽粒变硬时收获。收后及时晾晒脱粒,籽粒含水
量降至13%时即可贮藏。
3
DB13/T2331—2016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病虫害防治方法
A.1防治原则
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按照
病虫害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药剂使用应符合GB4285和GB/T8321
规定。
A.2
防治方法
A.2.1农业防治
选择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及时铲除田边杂草,减少病虫源。
A.2.2
物理防治
使用黑光灯或诱虫黄板诱杀害虫。
A.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