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二年级上册第12课《浏览图像》教学设计.docx
小学信息技术二年级上册第12课《浏览图像》教学设计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以《浏览图像》为主题,围绕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信息技术课程要求,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图像浏览方法,提高信息获取能力。课程内容与教材紧密相连,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信息素养,旨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学会利用电脑浏览图片。
2.培养审美意识和观察能力,学会欣赏不同类型的图片。
3.增强动手操作技能,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
4.培养学生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意识,合理使用网络资源。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掌握图像浏览的基本操作步骤。
2.学会使用图片查看器浏览和保存图片。
难点:
1.学生对计算机操作不熟悉,难以掌握浏览图片的方法。
2.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问题,如文件无法打开、保存失败等。
解决办法:
1.通过演示和示范,逐步引导学生熟悉操作流程。
2.针对常见问题,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解决方案。
3.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4.设计阶梯式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互动式讲授法,结合实物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图像浏览步骤。
2.设计“图像侦探”游戏,鼓励学生探索不同图片的特点,提高学习兴趣。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图片,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4.设置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共同完成图片整理和分享,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浏览图像》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图片是如何被保存的?”、“如何找到合适的图片?”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图像浏览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有趣的图片故事,引出《浏览图像》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如何使用图片查看器浏览图片,如何保存图片等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图像寻宝”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如何查找和浏览图片。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图像寻宝”游戏,体验图像浏览的乐趣。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浏览图像》课题,布置作业,如让学生收集并整理喜欢的图片,并简单说明为什么喜欢。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图像浏览相关的网站和工具,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巩固图像浏览技能。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资源,探索更多关于图像浏览的工具和技巧。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知识点梳理
1.图像的基本概念
-图像的定义:图像是视觉信息的载体,通过像素点组合而成。
-图像的类型:包括位图和矢量图,位图由像素点组成,矢量图由数学公式定义。
2.图像的浏览与查看
-图像查看器:介绍常见的图像查看器,如Windows图片查看器、Photoshop等。
-图像浏览操作:展示如何打开、放大、缩小、旋转和翻转图像。
3.图像的保存与格式
-图像保存格式:介绍常见的图像保存格式,如JPEG、PNG、GIF等。
-图像保存设置:讲解如何调整图像的分辨率、压缩比例等参数。
4.图像的获取与下载
-图像获取途径:介绍获取图像的途径,如在线图片库、搜索引擎等。
-图像下载方法:讲解如何使用浏览器下载图像,以及使用下载工具。
5.图像的编辑与处理
-图像编辑软件:介绍常见的图像编辑软件,如Photoshop、GIMP等。
-图像编辑技巧:讲解如何调整图像亮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等。
-图像裁剪与拼接:展示如何裁剪图像、拼接多张图像。
6.图像的版权与使用
-图像版权知识:介绍图像版权的基本概念,如版权所有、合理使用等。
-图像使用规范:讲解在何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他人图像,以及如何标注版权信息。
7.图像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图像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图像在网页设计中的作用,如背景、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