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皮肤过敏的特效方法及其治疗疗效.pptx
中医治疗皮肤过敏的特效方法及其治疗疗效皮肤过敏是现代常见疾病。中医以其独特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有效治疗方案。本次讲解将详细介绍中医治疗皮肤过敏的特效方法及疗效。作者:
皮肤过敏概述1定义与常见症状皮肤过敏是机体对某些物质的异常免疫反应。症状包括皮肤发红、瘙痒、水肿和疹子。严重时可伴有全身不适。2发病机制与影响因素过敏原触发免疫系统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环境、饮食、遗传和情绪都可能成为诱因。3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的局限性西药多为对症治疗,抗组胺药和激素易复发。长期使用还可能产生依赖性和耐药性。
中医对皮肤过敏的认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认为强健的正气是抵抗外邪的关键。体内正气充足,外邪便难以侵入,过敏症状自然减轻。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过敏症状出现的部位,往往是正气不足之处。过敏反应是正气虚弱的表现。肺肾气虚导致外邪易入侵肺主皮毛,肾藏精气。二者亏虚,卫外功能减弱,使皮肤容易受外邪侵袭而发生过敏。
中医治疗皮肤过敏的基本原则1扶正祛邪增强正气,驱除病邪2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症状选择治疗方法3标本兼治治疗表现症状同时调理根本体质中医治疗皮肤过敏遵循整体观念,既消除表面症状,又调整内在脏腑功能。通过多种手段共同作用,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中医诊断方法望闻问切通过观察皮肤颜色、肿胀程度,询问症状发展,检查脉象等全面了解病情。舌脉诊断观察舌苔色泽厚薄,把脉感受脉象强弱浮沉,判断内脏功能状态。辨证分型结合症状表现,分析归纳为不同证型,确定治疗方向。
常见皮肤过敏的中医辨证风热型皮肤红肿瘙痒,伴有口干咽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多因风热邪气侵袭肌肤所致。湿热型皮损渗液,瘙痒剧烈,伴有口苦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多由湿热蕴结所致。血虚风燥型皮肤干燥,瘙痒明显,伴有失眠心烦。舌淡苔少,脉细数。多因血虚生风所致。脾虚湿蕴型皮肤浮肿,反复发作,伴有食欲不振。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多因脾虚运化失常所致。
中药内服治疗方法(一)1小青龙汤组成:麻黄、桂枝、干姜、细辛、五味子、白芍、半夏、甘草。主治寒饮内伏型过敏,有温肺化饮之效。2麻杏石甘汤组成:麻黄、杏仁、石膏、甘草。主治风热型过敏,有疏风清热之效。3射干麻黄汤组成: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半夏、大枣、甘草。主治风寒型过敏,有温肺散寒之效。
中药内服治疗方法(二)苍耳子散组成:苍耳子、白芷、辛夷、薄荷。主治风热上攻型过敏,有疏风散热之效。适用于过敏性鼻炎和荨麻疹。消风散组成:当归、生地黄、苦参、胡麻仁、荆芥等。主治血热风燥型过敏,有凉血祛风之效。适用于皮肤瘙痒。黄连解毒汤组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主治湿热型过敏,有清热解毒之效。适用于红肿热痛的皮肤过敏。
特效中药处方:过敏煎防风祛风解表,用量10克1银柴胡清热解毒,用量10克2五味子敛肺固表,用量10克3乌梅收敛生津,用量10克4过敏煎是临床特效方,具有祛风止痒,固表调敏功效。煎煮方法:水煎30分钟,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连服7-14天为一疗程。对各种过敏性皮肤病均有良效。
中药外用治疗方法中药湿敷取黄柏、蛇床子、地肤子等煎煮,趁温热湿敷患处。有清热止痒、消肿生肌之效。中药洗剂取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等煎水,用药液清洗患处。有祛风止痒、杀菌消炎之效。中药软膏以黄连、黄柏等为主,研末调和凡士林制成软膏。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痒之效。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整人体气血。常用穴位有印堂、鼻通、百会和迎香。针灸可调节免疫功能,减轻过敏反应,治疗效果显著。
耳穴压豆疗法肺穴位于耳甲艇中央凹陷处,主治肺系疾病和过敏症状。压豆时感到酸胀为宜。脾穴位于耳甲腔上部,主治脾虚湿蕴型过敏。按压时有明显压痛感。神门穴位于耳三角窝上部,可安神定志,缓解过敏引起的焦虑。每日按压3-5次。耳穴压豆利用耳穴反射区治疗疾病。每次贴敷3-5天,揉按时感到酸胀为宜。一般7-10天为一疗程。
拔罐疗法适应症风湿型过敏、气滞血瘀型过敏禁忌症高热患者、皮肤破损处、出血性疾病患者常用部位背部膀胱经、肺俞、脾俞、肾俞穴位作用机理行气活血、驱散寒湿、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留罐时间一般5-15分钟,视患者体质而定
中医食疗方案(一)1黄芪补气固表2大枣补脾益气3山药健脾益肺芪枣山药粥是调理过敏体质的有效食疗。取黄芪15克,大枣10枚,山药30克,粳米50克。先将黄芪煎煮取汁,再与其他材料同煮成粥。早晚温服,可改善过敏体质。
中医食疗方案(二)10g灵芝增强免疫力5g苏叶疏风散寒3g甘草调和药性灵芝苏叶茶有健脾益气,祛湿止痒功效。将材料用沸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即可饮用。每日一剂,连服一个月可见明显效果。适合湿热型和脾虚型过敏。
中医食疗方案(三)1234参冬防敏鸡汤是调理过敏体质的良方。取人参3克,冬虫夏草5克,防风10克,老母鸡半只。同炖2小时,饮汤食肉。每周2次,连续食用一个月。人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