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_T2281-2015_云杉阿扁叶蜂预测预报技术规程_河北省.docx
ICS65.020
B65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2281—2015
云杉阿扁叶蜂预测预报技术规程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3/T2281—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林业局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
本标准起草人:毕华明、屈金亮、国志锋、王雪峰、张菲、周建波、姚卫红、于贵朋、马喆、刘瑞
祥、孙利革、潘湘海、杨国林、张永贺、李振林、杜兴兰、张丽茹、王伟、鲁艳华、韩国侠、朴凤国、
赵兴强、宋彦伟。
I
DB13/T2281—2015
云杉阿扁叶蜂预测预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云杉阿扁叶蜂(AcantholydaPiceacolaXiaoetZhou)的虫情调查和预测预报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内云杉阿扁叶蜂发生区的预测预报。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2.2
2.3
一般虫情调查
掌握监测对象在某一地区的发生范围和发生情况而开展的调查活动。
系统虫情调查
根据害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结合林间的物候、气象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对害虫未来的发生趋势
预测某种害虫的某一虫态或虫龄的出现期或危害期。
3虫情调查
根据寄主资源分布情况,选好踏查路线,对云杉阿扁叶蜂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别统计其虫态、有
虫株数、林班小班、危害程度等,将踏查结果填入到云杉阿扁叶蜂踏查表(表A.1)。
1
DB13/T2281—2015
3.1.2标准地和标准株选择
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每县(市、区或林场)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以林班或小班为单位,按寄主
树种面积的0.1%~0.5%选取有代表性的林分设1~2块标准地,按对角线或“Z”字型机械抽取30株作为
调查标准株,进行每木调查,分别统计虫态、有虫数等,将调查结果填入云杉阿扁叶蜂标准地调查表(表
A.2)。
3.1.3统计分析
3.1.3.1发生面积统计
依据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塞罕坝林场针叶类食叶害虫危害实际情况划分。在发生区内,
15年以下云杉(含15年)按有虫株率2%以上的林地统计发生面积,2%~5%(含5%)为轻,5%~10%(含10%)
为中,大于10%为重;15年以上云杉,按有虫株率5%以上的林地统计发生面积,5%~10%(含10%)为轻,
10%~20%(含20%)为中,大于20%为重。
3.1.3.2分析报告
虫情调查结束后,应按云杉阿扁叶蜂发生情况汇总表(表A.3)汇总,并完成虫情分布图和虫情报
告三项资料,按要求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3.2
系统虫情调查
标准地的设置
3.2.1
根据云杉阿扁叶蜂的发生情况,在发生地内选取有代表性的地点,设立3~5块固定标准地,每块标
准地设立30株标准株。并填写云杉阿扁叶蜂标准地概况调查表(表A.4)。
6月下旬云杉阿扁叶蜂始产卵,每天调查一次,在标准地内选取50cm标准枝查针叶上卵数,将调查
结果填入云杉阿扁叶蜂卵期调查表(表A.5),并统计分析出云杉阿扁叶蜂卵期的始见期、始盛期、高
峰期和盛末期。
7月上旬云杉阿扁叶蜂开始取食云杉针叶,8月上旬老熟幼虫落地越冬。在幼虫危害针叶期间用样枝
调查法查树上所有幼虫数;用标准枝样段法调查整株幼虫密度,在幼虫越冬或滞育期间用冠下垂直投影
1/8样方法查地下幼虫数。将调查结果填入云杉阿扁叶蜂幼虫期调查表(表A.6),并统计分析出云杉阿
扁叶蜂幼虫期的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
5月中旬云杉阿扁叶蜂始化蛹,每天调查一次,对标准地的标准株,采用树冠下垂直投影1/8样方法,
收集土壤表层30cm内所有蛹,乘8即为该株蛹数。并推算出云杉阿扁叶蜂蛹期的始见期、始盛期、高峰
期和盛末期。
3.2.4.2化蛹进度调查
2
DB13/T2281—2015
从化蛹始见期开始,对标准地的标准株,采用树冠下垂直投影1/8样方法。每天调查一次,记载蛹
数和幼虫数,每次观察虫数不少于50个。将调查结果填入云杉阿扁叶蜂化蛹进度调查表(表A.7)。
3.2.4.3
存活率调查
在云杉阿扁叶蜂化蛹期,在标准地附近的云杉地块内,随机采集50~100个蛹,分别称重后,解剖
统计雌蛹数、寄生数及其它死亡数,每天调查一次,将结果填入云杉阿扁叶蜂蛹重及存活率调查表(表
A.8)。
3.2.5
成虫期调查
3.2.5.1
蛹羽化进度调查
从6月中旬开始调查蛹羽化情况,在云杉阿扁叶蜂化蛹期内采集50~100个蛹,分别称重后,将其编
号放入智能人工气候养虫室内,和野外标准地分别对比观察羽化进度,将调查结果填入云杉阿扁叶蜂羽
化进度调查表(表A.9)。
3.2.5.2产卵量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