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_T1331-2010_社区公园管理维护技术规范_河北省.docx
ICS65.020.20
DB13
B61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1331—2010
社区公园管理维护技术规范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3/T1331—201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廊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廊坊市园林绿化管理局、廊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廊坊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和
三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耿华、吴稳芹、郝丹辉、马月、蔡永静、白俊良、邵俊艳、刘宏硕。
DB13/T1331—2010
社区公园管理维护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社区公园的术语和定义、园容管理、设施管理、游客活动管理、安全管理、在岗人员
行为管理和信息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社区公园的管理与维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180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CJJ/T91—2002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不包括居住组团绿地)。
居住区公园是服务于一个居住区的居民,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为居住区配套的集中绿地,服
务半径为0.5㎞~1.0㎞。
小区游园是为居住小区的居民服务、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服务半径为0.3㎞~0.5㎞。
parkappearancemanagement
DB13/T1331—2010
安全管理
securitymanagement
社区公园内的防风、防汛、防火、防雷和安全用电,农药和肥料使用,施工作业等管理工作。
3.6
信息管理
informationmanagement
社区公园建设资料、管养维护档案、新技术应用资料等信息档案的管理工作。
4
园容管理
4.1
总体要求
按照总体规划和植物配置设计,实施植物的栽培、调整和管护,达到并保持规划设计的景观效果。
总绿地率不得低于25%,应设置儿童游戏设施、老年人游憩活动设施。园内绿化面积不得少于总面积的
70%(含水面),应有1/3的绿地面积能常年受到直接日照。已建成定型的植物景观和具有一定历史意义
的景点、景区,应严格保护,加强管理,不得擅自改变。尚未建成或景观质量不高的景点、景区,应适
时进行植物景观调整和景点改造。调整改造须遵循GB50180的规定,事先制定设计方案,由园林主管
部门审查后实施。
4.2
卫生管理
4.2.1
4.2.2
实行定员定岗,责任到人。定期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实行立体保洁制度,做到无生活垃圾、无石砾砖块,无粪便暴露,无鼠洞和蚊蝇滋生,无卫生
死角。不得将垃圾、杂物抛置于绿地内;不得在绿地内堆放物资材料;不得将植物管护中修剪、清理的
残枝、杂草等堆放在绿地内。
入口广场、主次干道、重点活动区域每天清扫不少于2次,其他活动区每天清扫不少于1次。
健身设施、座椅、垃圾箱等的表面每天至少清洗1次,园林建筑、标识牌、园灯、围栏等每十
厕所保洁要有专人负责,定期喷洒卫生药剂、做到无蝇、无蛆、无粪便外溢,地面干净无积水,
保持室内无异味,厕所门窗、灯具、大小便器、扶手等公共设施应当齐备完好。厕所内严禁堆放杂物和
垃圾,清洁工具和用品不能外露。
垃圾实行日产日清、不过夜、不焚烧,及时清运至指定收集点,垃圾收集容器或设备应采用封
排污和排水管网应畅通、有效。定期清除沙井、雨水井沟存留的积沙(土)、生活垃圾、积水
树冠整齐,美观,树干健壮,修剪适度,无死树缺株,无枯枝残叶,生长势好,叶子健壮。
DB13/T1331—2010
新植树木应适时充足浇灌,土质保水力差或树种根系生长缓慢的,应适当延长浇灌时间。已定植成
活的乔木,每年松土1~3次;除干旱季节外,一般不需人工浇水,树木周围的积水应及时排除。定植时
应施足基肥,并根据树木的生长情况追施复合肥和有机肥,肥料宜挖对称的两穴或四穴埋施,施肥后应
回填土、踏实、淋足水。
4.3.1.3
修剪和整形
4.3.1.3.1
落叶乔木采取疏剪和短截枝条的措施,实现调整树形,主侧枝分布均匀,内膛不乱,通风
透光,树冠完整及减少障碍。
4.3.1.3.2
4.3.1.3.3
松柏类采取自然整形方式,剪除病虫枝、枯死枝,注意保护中央主干。
行道树采取自然式修剪,在架空线下做开杯状修剪。园路两旁及活动场地范围内的乔木树
冠下缘线的高度一般不低于220㎝。
4.3.1.4
杂草与病虫害防治
乔木根基部的杂草及绞杀性的藤蔓植物应及时清除。贯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与综合防治的方针,
防治病虫害与改善栽培管理相结合。开展病虫害预测,早防治、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