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资源的开发与再利用研究 .pdf

发布:2025-04-17约4.73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资源的开发与再利用研究--第1页

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资源的开发与再利用研究

【摘要】任何文化都是在客观存在的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生存和

发展的,离开其生存背景,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朱仙镇木

版年画的传承和发展也不是偶然的,也有适合其生长的社会基础,

正是在这特定的社会基础上,年画艺人根据年画本身的要求,将这

门独特的手工艺术世世代代传承至今。回顾这一特定农耕历史时期

精神文化媒介的史实,带给人们温馨、愉悦记忆的同时,也显露出

苍老、衰败的无助叹息。面对千姿百态的年画即将消失殆尽之时,

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来重新焕发它的魅力,挖掘可以被现代文明社会

使用的资源。

【关键词】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资源开发与再利用

【中图分类号】j2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

(2013)05-0098-02

一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形成和发展

朱仙镇木版年画起源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在其形成和发

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起落和风雨,有过鼎盛时期的辉煌时代,也

有过颓废时期的凄凉境遇,现在它还是以顽强的生命力依附在我们

周围,并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继续绽放着光彩。而我们要做的就是

以更好的方法来持续和强化这种光彩,使之长久的存在和发展于

世。

年画的形成,究其原因,是地理因素和人文因素。朱仙镇木版年

画生于中原腹地,其画面人物形象丰满、气质高昂,无做作与媚态,

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资源的开发与再利用研究--第1页

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资源的开发与再利用研究--第2页

这与河南人所具有的刚直、纯朴、憨厚的性格一致,其艺术特点显

露着华夏文明质朴大气的气质。因此,朱仙镇木版年画保持旺盛的

生命力,必须走出自己的创作之路,迎合当地群众的需求,融入本

地文化,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

二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艺术特征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视觉语言符号众多,但都是人们所熟悉的带有

吉祥寓意的符号,如门神人物秦叔宝和尉迟恭,动物符号中的鱼、

鸡、蝙蝠,植物符号中的桃和佛手,装饰纹样中的回纹等,都是常

见的题材。因此,在符号的选用上并没有超出中国传统的视觉语言

习惯,这符合春节民俗的需要,也符合中国年画的整体特征。对这

些人们所熟知的视觉符号,朱仙镇木版年画在构成和组合上都形成

了独有的表现特征,将中原文化的代表符号借助不同的“文法”展

现出来。

朱仙镇木版年画给带有共性的中国传统视觉语言符号赋予了地

域性特有的图案,并形成了一定的图案构成规律。其构图饱满,造

型夸张,人物造型浪漫而夸张,头与身的比例分割打破了国画人物

造型比例的“七立”比,大胆运用了别具一格的“三立”,即头部

能占全身的1/3,头脸突出;在脸部又夸大眉眼的比例,且在眼睑

处必印一弯金银色,使之容颜古秀、生动传神。在表现手法上,人

物线条粗犷,曲直挺拔,富有动感。

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的艺术形式特点还体现在它的色彩表现上,其

用色奔放大胆,颜色艳丽,对比鲜明,不用蓝色,而以紫绿色代之,

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资源的开发与再利用研究--第2页

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资源的开发与再利用研究--第3页

再巧妙地利用纸的白色,体现了中原人民特有的直率、纯朴、豁达

的性格特征。朱仙镇木版年画色彩对比强烈,除了运用对比色之外,

中间色使用得不多,追求色彩的整体效果,强调大色块之间的对比,

较好运用了画面的空白,注意色彩的节奏感和协调性。特别是避蓝

现象体现了中原地区传统的五色观念。

正是因为朱仙镇木版年画具有的“原发性”特质,其概括的抽象

艺术语言抒发了人们对客观世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