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元谋干热河谷侵蚀沟发育阶段及其侵蚀特征研究.pdf

发布:2025-04-19约8.78万字共6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摘要

摘要

元谋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之一,土壤侵蚀严重,

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对该区域侵蚀沟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及侵

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元谋干热河谷区典型侵蚀沟为研究对象,基于

实地调查及无人机航拍数据,结合ArcGIS空间分析功能,以划分侵蚀沟不

同发育阶段为出发点,计算侵蚀沟形态参数及其相关性,分析土壤侵蚀变化

及转换规律,随后构建不同发育阶段下沟道演化树和侵蚀沟发育链,以揭示

侵蚀沟在时空上的演变规律及与土壤侵蚀特征的响应。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

如下:

(1)在沙地村和秃秃脊梁子两个区域内,通过对侵蚀沟进行提取并分类,得

到流域共计168条侵蚀沟。侵蚀沟发育经历深切侵蚀期、过渡期和均衡调整期三

个阶段,主要以均衡调整期为主。当侵蚀沟发育处于均衡调整期和深切侵蚀期时,

对各形态指标呈现出较大的影响,同时当侵蚀沟发育处于均衡调整期时的各参数

指标,如沟长、面积、坡度分布范围较广,而整体上过渡期的形态参数指标分布

较窄。不同发育阶段下,参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也呈现出差异。在沙地村,当侵

蚀沟处于深切侵蚀期、过渡期和均衡调整期时,面积和沟长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

系,但对于该区域沟宽和周长来说,仅当侵蚀沟发育处于深切侵蚀期时,两参数

之间才具有相关关系,且在该时期的拟合斜率为124.94。在秃秃脊梁子地区,当

侵蚀沟处于均衡调整期时,面积与沟长之间有相关关系,而在深切侵蚀期和过渡

期的相关关系较弱;当侵蚀沟处于过渡期时,周长和面积、沟长和坡度、沟宽和

周长之间分别呈现明显的相关关系。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发育阶段侵蚀沟的

形态特征和相关性变化规律,为干热河谷区侵蚀沟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2)从侵蚀过程的变化来看,沙地村侵蚀强度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在深切侵蚀期、过渡期、均衡调整期轻度侵蚀面积占比较多,分别为63.93%、

72.73%、75.61%,其中侵蚀沟处于均衡调整期时的侵蚀面积最大、侵蚀量最多,

其次是深切侵蚀期,再次是过渡期,同时在该区域各发育阶段下无剧烈侵蚀现象

的发生。在秃秃脊梁子侵蚀沟道处于均衡调整期时,微度、轻度、中度、强烈、

极强烈、剧烈侵蚀等级的面积均高于深切侵蚀期和过渡期,其中均衡调整期强烈、

极强烈、剧烈土壤侵蚀占该阶段区域总量的28.55%,而深切侵蚀期时轻度侵蚀占

比最高,达到40.74%。

(3)土壤侵蚀广度指数和相对变化率的分析表明,不同发育阶段下土壤侵蚀

程度呈现出明显的动态变化过程,其中以轻度向强烈、极强烈甚至剧烈侵蚀的转

换为主;随着发育阶段的变化,剧烈侵蚀面积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在相对变化率

方面,深切侵蚀期、过渡期、均衡调整期土壤侵蚀程度的加剧和减轻也具有明显

III

摘要

的趋势性,两区域深切侵蚀期、过渡期、均衡调整期轻度向强烈、极强烈、剧烈

转换时的相对变化率较高。这些结论为深入理解元谋干热河谷区沟道土壤侵蚀特

征、演化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

(4)通过构建不同发育阶段下沟道演化树和侵蚀沟发育链发现,侵蚀沟的均

衡调整期是最为常见的发育阶段,均衡调整期侵蚀沟状态相对稳定,其中沙地村

主要以深切侵蚀期转化到均衡调整期为主(61.40%),而秃秃脊梁子以过渡期转

化到均衡调整期为主(82.88%)。

关键词:侵蚀沟;发育阶段;形态特征;RUSLE模型;演变规律;干热河谷

IV

目录

目录

摘要III

ABSTRACTV

第1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2

1.2.1土壤侵蚀模型2

1.2.2侵蚀沟发育阶段划分2

1.2.3侵蚀沟形态特征3

1.2.4干热河谷侵蚀沟研究现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