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精神科的合理用药.pptx

发布:2025-04-17约2.6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神科的合理用药;临床一般用药原则;精神科用药特点;抗精神病药

抗抑郁药

抗焦虑药

催眠药

情绪稳定剂

安慰剂;看准目标症状:所有药物都是对症治疗

精神病性症状?情感症状?

阳性症状为主?阴性症状为主?

控制兴奋?消除幻觉、妄想?

抑郁为主?焦虑为主?

镇静?安眠?

避免跨类别用药

;尽可能单一用药

有利于明确该药的敏感性和耐受性

有利于下一步用药

有利于减少药物的相互干扰

常规的联合用药:预防用药的利与弊

抗精神病药+苯海索

三环类药物+心得安

;作用相同药物的选择:请用最好的药物!

所有药物的有效率:70%

对某个体有效就是好药

对个别症状的疗效:缺乏确切证据

选择的是药物的副反应而不是疗效

药物的副反应也有个体差异

特定个体疗效和副反应难以预测;最明智的决策:让患者或家属作出选择

被动接受?主动参与

帮助患者或家属选择药物:知情同意

列出药品清单

介绍各类药品的疗效和可能的副反应

介绍剂量、用药方法和疗程

介绍昂贵药品的价格;使用新药:注意患者家庭经济承受能力

要有长期用药的打算

患者依从性

家属对长期用药的态度

长期用药的必要性

对毒副作用的担心

经济支持;不能只靠药品宣传

注意独立研究论文:客观评价

荟萃分析(META-ANALYSIS)

随机对照研究报告(RCT)

综述

试用新药取得的亲身经验

疗效、副反应;不能全面否定:并非都已经被淘汰

充分认识传统药物的疗效和副反应

宁可使用你最熟悉的药物,

而不要盲目使用你不熟悉的新药

不是药物不好,而是您不会掌握它

熟悉、掌握的药物越多,可供你选择的药物就越多的余地越大;从治疗开始到患者回归社会的全过程

是一个长期治疗过程,应有计划进行

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包括:

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职业治疗社会治疗

整体护理社区康复

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急性治疗期:6-8周

消除症状防止意外保持功能

阻止疾病发展防止慢性化

巩固治疗期:3-6月

提高疗效消除副反应

防止病情反复确定长期治疗方案

维持治疗期:1~3年以上

防止复发促进回归社会;第1周:三个目标

控制兴奋躁动

逐渐增加剂量

观察副反应强度

第2周:

观测起始疗效、对药物剂量的耐受性

第3-6周:

观测最大疗效、调整最佳药物剂量;第1周用药失败

及早改换其他药物

第2周用药失败

增加药物剂量

改用其他药物

第3-6周用药失败

联合用药或改药;注意事项

控制兴奋躁动:加药宜快、剂量宜足

一般剂量增加:1周内达有效剂量

一次处方药量:1-2周量,最多1月量

尽可能1-2周复诊,最长不宜超过1月

注意特殊不良反应;是一个筛选用药的过程

换药:应有计划

换药的依据:

足够剂量、足够长时间——无效或不满意

副反应太大,影响日常生活或社会功能

患者依从性不佳

换药意味以往用药失败,会有经济损失;换用药物的选择

针对用药失败原因选药

尽可能选用药理作用不同的药物

同类药物疗效和副反应不一定相同

尽可能选用较熟悉的药物

尽可能选用起效快的药物

让患者或家属参与选择:知情同意;治疗已经有效

治疗方案基本不变:“效不更方”

药物剂量调整到最佳效果:微调

继续使用治疗剂量:不能减到维持量

如果病情波动:依从性?剂量?

病情不能控制:回到前一阶段重新选药

保持社会功能:为下一阶段做准备;预防复发是首要目标

维持期长短因人而异

药物维持是关键

药物维持剂量因人而异

定期随访是保证

家庭教育治疗很重要

社区康复待发展;药物维持期:仅供参考

精神分裂症:5年以上

抑郁症:3年以上

双相障碍:3年以上

焦虑障碍:3年以上;重新考虑诊断

回顾以往用药过程:是否合理

首选从未使用过的药物

联合用药

合用电抽搐治疗

强化用药;考察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尽可能减轻症状

尽可能保持部分社会功能

尽可能减少大的波动

使家属接受病人;尽可能先治疗主要疾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