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程序设计实践 教案 实验15 数据可视化.docx
《Python程序设计实践教程》课程教案
课题:数据可视化
教学目的:
理解数据可视化的意义与应用场景: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概述,帮助学生理解可视化在数据分析、结果展示与决策支持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可视化的核心价值。
掌握`matplotlib`库的基本绘图流程:通过`matplotlib`库的讲解,使学生能够熟练创建图形、添加标题、坐标轴、图例等,绘制常见的图表类型(如折线图、柱状图、散点图等)。
学会使用`matplotlib`库绘制多种图表:包括折线图、柱状图、散点图、饼图等,帮助学生掌握不同图表类型的适用场景与绘制方法,提升数据展示的效果。
理解图形保存与显示的方法:通过保存与显示图形的讲解,学生能够将绘图结果保存为文件或在界面中展示,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培养数据可视化与结果展示的能力:通过`matplotlib`库的实践操作,学生能够将数据分析结果以直观、清晰的方式展示出来,提升数据传达的效果与效率。
为后续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奠定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技能,为后续学习高级可视化工具(如`seaborn`、`plotly`)及复杂数据分析提供支持。
课型:新授课
课时:
本章安排2个课时。
教学重点:
重点:
1.掌握matplotlib库的使用方法。
2.学会调用matplotlib库的绘图函数进行绘图。
3.掌握多子图的绘图方法。
教学难点:
难点:从复杂多元的数据中提炼关键信息,据此精准匹配可视化类型,平衡美观与表意,突破多领域沟通壁垒,以实现高效数据可视化呈现。
教学过程:
教学形式:讲授课,教学组织采用课堂整体讲授和分组演示。
教学媒体: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媒体技术。
板书设计:
本课标题
数据可视化
课次
0.5
授课方式
理论课□讨论课□习题课□其他□
课时安排
2
学分
共2分
授课对象
普通高等院校学生
任课教师
教材及参考资料
1.《Python程序设计实践教程》。
2.本教材配套视频教程及学习检查等资源。
3.与本课程相关的其他资源。
教学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课程引入
如今,数据浪潮正席卷我们生活的每一处角落。打开天气预报App,气温走势、降水概率以直观图表呈现,让出行规划一目了然;电商平台利用折线图展示商品销量变化,助力商家精准决策。但在这些便捷背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往往是庞大且繁杂的工程。据统计,全球每天产生的数据量高达数万亿GB,传统的表格形式根本无法让人快速洞悉关键信息。数据可视化,正是打破这一困境的利刃。它能将海量、晦涩的数据,巧妙转化为柱状图、折线图、热力图等直观图形,让复杂信息瞬间清晰易懂。就像疫情期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疫情动态地图,实时呈现全球感染与治愈数据,让大众直观掌握疫情态势。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数据可视化的精彩世界,探寻数据背后隐藏的价值,解锁高效解读数据的新技能。
参考以下形式:
1.衔接导入
2.悬念导入
3.情景导入
4.激疑导入
5.演示导入
6.实例导入
7.其他形式
实验15数据可视化
一、实验目的
1.掌握?matplotlib?库的使用方法。
2.学会调用?matplotlib?库的绘图函数进行绘图。
3.掌握多子图的绘图方法。
二、知识要点
1.数据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是指将测量或计算产生的数字信息以图形、图像的形式呈现给研究者,使他们能更直观地观察和提取信息。
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思想是:将每个数据作为单个图元表示(如点、线段等),大量数据构成由多个图元组成的图形,数据的分类属性以多维的形式表示,使人们能从不同的维度观察数据,对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2.matplotlib?库
matplotlib?库是一个?Python?的?2D?绘图库,可以方便地展示数据,完成科学计算中数据的可视化。matplotlib?库包括多个子模块,可以绘制线形图、柱形图、直方图、散点图、饼图等,一般使用?pyplot?子模块。导入方法如下。
importmatplotlib.pyplotasplt
3.基本绘图流程
(1)创建画布
使用?figure()函数创建一个空白画布,可以指定画布大小。若绘图之前不调用?figure()函数,pyplot?模块会自动创建一个默认的绘图区域。
(2)设置图形参数
添加标题,设置坐标轴属性,包括名称、刻度、范围等。pyplot?模块常用的方法如表?15-1?所示。
表?15-1pyplot?模块常用的方法
方法
说明
title()
设置当前绘图区的标题
xlabel()、ylabel()
设置?x?轴、y?轴的标签
xlim(xmin,xmax)、ylim(y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