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习报告案例分析.docx
PAGE
PAGE1
社会工作实习报告案例分析
一、实习概况
我于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在XX单位开展社会工作实习。该实习单位是一家在当地颇具影响力的综合性社工机构,长期致力于社区服务、弱势群体帮扶、社会福利项目推进等领域。机构秉持“助人自助,专业服务”的理念,与多个社区、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拥有丰富的项目资源和专业的社工团队。
在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多个项目的执行,包括社区老年人关怀项目、青少年成长助力项目以及困难家庭帮扶项目等。其中,对张XX(以下简称张爷爷)的个案服务经历,让我对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实践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以下将对该案例展开详细剖析。
二、案例背景
(一)服务对象基本情况
张爷爷,72岁,居住在XXX。他是一名退休工人,退休金每月约3500元。张爷爷的妻子于五年前因病离世,子女均在国外定居,因工作和家庭等原因,很少有时间回国探望。老人独自居住在一套老旧的两居室房屋内,房屋设施陈旧,但张爷爷对其有着深厚感情,不愿搬离。
(二)问题呈现
1.生理健康问题:根据2025年社区组织的全面健康体检数据显示,张爷爷患有高血压,血压值长期处于160/95mmHg左右波动,且轻度关节炎导致其膝关节疼痛,行动迟缓,上下楼梯较为困难。由于行动不便,张爷爷前往医院就医存在诸多困难,常常无法按时复诊和取药,导致病情控制不佳。此外,张爷爷还存在视力下降问题,患有轻度白内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比如阅读报纸、做饭等活动都变得不太方便。
2.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独居生活以及与子女聚少离多的状况,使张爷爷产生了明显的孤独感和抑郁情绪。在与社工最初接触时,张爷爷常常沉默寡言,眼神中透露出落寞。通过进一步交流发现,他觉得生活缺乏乐趣,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悲观。相关研究表明,在独居老年人群体中,约35%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而张爷爷的情况在这一群体中较为典型。他还经常回忆过去与家人相处的时光,流露出对亲情的强烈渴望。
3.社会支持网络问题:张爷爷除了与偶尔碰面打招呼的邻居有简短交流外,几乎没有其他实质性的社交活动。他不参与社区组织的任何活动,也没有加入老年社团或兴趣小组。其社会支持网络极为薄弱,缺乏情感交流和实际生活帮助的来源。据社区统计数据,像张爷爷这样社交活动极少的独居老人在社区中占比达22%。一旦遇到突发状况,如生病卧床、家中水电维修等问题,张爷爷往往求助无门。
三、需求评估
(一)生理健康需求
张爷爷急需定期的医疗照顾,包括专业的血压监测与控制指导、关节炎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建议等。同时,由于行动不便和视力问题,他需要有人协助其前往医院进行复诊和取药,帮忙购买生活用品、处理一些生活琐事,如更换灯泡、维修水管等,以确保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转和病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二)心理健康需求
张爷爷内心极度渴望情感陪伴,需要有人能够耐心倾听他的心声,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他期望通过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交活动,如文艺表演、知识讲座、手工制作等,来丰富精神生活,缓解孤独感和抑郁情绪,重新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找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三)社会支持网络需求
张爷爷迫切需要拓展社交圈子,建立起稳定且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例如,与同龄人建立深厚的友谊,相互关心和帮助;参与社区组织的互助活动,如老年志愿者服务、邻里互助小组等,以便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获得帮助,同时也能让自己发挥余热,实现自我价值。
四、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短期目标(1-2个月):帮助张爷爷稳定血压,将血压值控制在140/90mmHg左右;缓解关节炎疼痛,改善行动能力;每周至少安排3-4次陪伴交流,减轻张爷爷的孤独感,让他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2.长期目标(3-6个月):协助张爷爷建立起稳定的社交圈子,使其至少与3-5位社区内的老人建立深厚友谊;提高张爷爷的生活满意度,使其对生活充满信心,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张爷爷掌握一定的自我健康管理方法,能够较为独立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健康问题。
(二)服务策略
1.医疗健康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密合作,签订合作协议,安排专业医护人员每周上门为张爷爷测量血压,根据血压变化情况调整用药建议,并进行关节炎康复指导,如教授简单的康复锻炼动作和按摩手法。同时,与社区志愿者协会沟通协调,招募身体健康、责任心强的志愿者,每周安排专人陪同张爷爷前往医院复诊和取药,记录医生的嘱咐并提醒张爷爷按时服药和进行康复锻炼。此外,联系眼科医生为张爷爷进行视力检查,提供专业的护眼建议和治疗方案。
2.心理陪伴服务:社工制定详细的陪伴计划,每周至少四次上门陪伴张爷爷,每次陪伴时间不少于1.5小时。在陪伴过程中,与张爷爷深入聊天,倾听他的故事、烦恼和心愿,给予充分的情感支持。同时,引入艺术治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