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及仿真 课程思政案例4 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发展.docx

发布:2025-04-17约1.27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发展

思政点:介绍无线局域网技术发展中主要技术领路人的事迹,展示他们勇于探索、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鼓励学生投身通信产业,树立不畏挑战、迎难而上的治学态度。

1、无线局域网基本概念

无线局域网络是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使用无线信道来接入网络,为通信的移动化、个人化和多媒体应用提供了潜在的手段,并成为宽带接入的有效手段之一。

所谓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就是在各工作站和设备之间,不再使用传统通讯电缆,而采用无线的通讯方式构成可以互相通信的网络体系,将分布在不同物理位置的计算机设备和其他办公设备连接到一起,也被称为WLAN(WirelessLAN)。

2、早期的经历

20世纪70年代后期瑞士IBMRuschlikon实验室的Gfeller第一个提出了无线局域网的概念。在同一时间里,加利福尼亚的惠普PaloAlto研究实验室的Ferrert进行了无线局域网的第二个研究项目的研究。

无线局域网今天还必须面临的几个重要的挑战:

(1)复杂性和成本

(2)带宽

(3)覆盖面积

(4)干扰

(5)频率管理

3、第一代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的频段如何获取?一个办法就是避开使用1~2GHz的频段范围(这个频段主要用于蜂窝电话和个人通信服务的),而采用更高的频率如几十GHz,那里有许多没有利用的频段可以使用。摩托罗拉Altair网采用18~19GHz的需要许可证的频段。第二个也是最有创新的解决方法就是利用免许可证的频段。ISM频段是第一个免许可证的可用于发展消费产品的频段。

20世纪80年代后期第一代无线产品在市场上开始出现,这种产品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技术:需要许可证的18~19GHz频段,利用ISM上900MHz的频带上的扩展频段和IR(红外)技术。

4、第二代无线局域网

1991年5月IEEE发起成立了一个无线局域网专题研究小组。

1997年6月26日,IEEE802.11标准制定完成,并于1997年11月26日发布。

生产厂家在IEEE802.11标准和联盟协议的基础上,实现产品的标准化。从1998年开始,许多厂商相继推出了基于IEEE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产品,他们属于第二代无线局域网设备。第二代无线局域网设备大都工作在2.4~2.4835GHz频段传输速率为1~2Mb/s,产品包括—个鞋盒形的AP(接入点)和一个接收器盒(或一台装有专用卡的PC),利用这个卡能连接到与局域网相联的工作站。

5、第三、四代无线局域网

为了推动无线局域网的进一步发展,1992年由苹果公司领导的一个叫WINForum的工业联盟组织成立了。这个组织的目的是想从联邦通信委员会获得更多的免许可证频段,这些免许可证频段为所谓的Data-PCS活动使用。WlNForum最终成功地从联邦通信委员会获得了在PCS频段的20MHz的带宽。这20MHz分成两个10MHz的频带:

一个用于类似语音信号的同步传输;另一个用于数据类型的异步传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