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资助工作实施方案.docx
关于小学资助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相关教育资助政策,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小学资助工作实施方案。
资助工作目标
精准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确保资助政策全面覆盖、精准落实,使每一位符合条件的学生都能及时获得相应的资助,顺利完成学业。通过资助工作,减轻困难家庭的经济负担,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资助对象及标准
1.资助对象
经学校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包括脱贫家庭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烈士子女、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等。
因突发重大变故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2.资助标准
生活补助: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每年[X]元的生活补助;对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给予每年[X]元的生活补助。
学习用品资助: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每学年价值约[X]元。
校服资助: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校服,每学年[X]套,价值约[X]元。
资助工作流程
1.宣传动员
学校通过校园公告、班会、家长会、学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国家和地方的教育资助政策,让学生和家长充分了解资助的对象、标准、申请流程等信息。
组织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资助政策专题讲解,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清楚知晓资助政策。
2.学生申请
每学年开学初,学校向学生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申请表》。
学生或家长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填写申请表,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低保证、残疾证、特困供养证、医疗费用清单等。
3.班级评议
班主任组织成立班级评议小组,成员包括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代表。
班级评议小组根据学生提交的申请表和证明材料,结合学生日常表现和家庭实际情况,对申请学生进行初步评议,确定班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推荐名单。
班级评议结果在班级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X]个工作日。如无异议,将推荐名单上报学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
4.学校审核
学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对班级上报的推荐名单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学生申请表、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班级评议程序的规范性。
学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可以通过家访、电话调查、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核实。
审核通过后,确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名单,并在学校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X]个工作日。
5.资金发放
对于生活补助,学校按照相关规定,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将资助资金直接发放到学生或家长的银行卡账户。
对于学习用品和校服资助,学校统一采购后发放给学生。
6.档案管理
学校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档案,将学生申请表、证明材料、班级评议记录、学校审核意见、公示材料、资金发放凭证等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实行一人一档、专档管理。
资助档案要妥善保管,以备上级部门检查和审计。
资助工作管理与监督
1.组织管理
成立学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各年级主任、班主任和财务人员。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校资助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开展资助工作,协调解决资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设立学校资助工作办公室,负责资助工作的具体实施和日常管理,包括政策宣传、学生申请受理、资格审核、资金发放、档案管理等工作。
2.监督检查
学校建立健全资助工作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资助工作进行自查自纠,确保资助政策落实到位,资助资金使用规范。
接受上级教育、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资助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3.责任追究
对于在资助工作中存在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截留挪用资助资金等违规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对骗取资助资金的学生和家长,要追回资助资金,并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资助工作绩效评估
1.评估指标
资助政策宣传覆盖率:评估学校对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和效果,以学生和家长对资助政策的知晓率为主要指标。
资助对象精准度:评估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识别精准度,以资助对象的准确率为主要指标。
资助资金发放及时率:评估学校资助资金发放的及时性,以资助资金按时发放的比例为主要指标。
受助学生满意度:评估受助学生对资助工作的满意度,以受助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为主要指标。
2.评估方法
学校每学年对资助工作进行一次绩效评估,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各项评估指标。
通过查阅档案资料、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评估数据,进行分析评价。
3.结果应用
根据绩效评估结果,总结资助工作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学校资助工作制度和流程。
将绩效评估结果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