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书: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政策执行制约因素与优化策略研究.docx
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重点课题申报书、课题设计论证
求知探理明教育,创新铸魂兴未来。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政策执行制约因素与优化策略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研究现状:
当前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改革进展缓慢,大部分民办高校处于观望状态。据统计,在调查的643所民办高校中,选营利性的有69所,占10.7%;选非营利性的有110所,占17.1%;尚未启动的有464所,占72.2%。其中涉及的原因多种多样,如资产核算方法、同等法律地位、差别化扶持政策不明确等。
各省份在民办高校分类登记和管理方面进度不一,存在诸多问题。目前,已经完成和基本完成的省份包括黑龙江、上海、重庆等,均未完成的省份包括北京、河北、内蒙古等,部分完成、部分尚未完成的省份包括天津、山西、江西等。
利益相关者众多且构成复杂,举办者诉求差异大,独立学院转设进度影响分类管理进程。全国共有民办高校757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成人民办高校1所),占全国高校数的28.1%;民办高校在校生708.83万人,占全国高校在校生的21.36%,全国平均每5名大学生中就有1名在民办高校就读。民办高校的举办者构成较为复杂,不同举办者的诉求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国有民办型和共同治理型的民办高校的举办者乐于选择“非营利性”而获得更多的政府扶持和社会认同,而个人办学型等民办高校的举办者既希望获得政府扶持,又希望得到一定的合理回报。此外,独立学院的办学主体多元、合作模式多样、各地差异较大,情况也更加复杂,其转设进度直接影响到民办高校分类管理进程。
分类管理的配套政策不完善,国家层面部分文件仍未出台。国家层面政策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2021年4月,国务院已经正式颁布修订后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对于民办学校关联交易、集团化办学等各界关切的内容作出明确规定,为分类管理提供了重要遵循。但省级政策文本存在创新与突破的主观内生性动力有待激发、省级政策文本创新与突破的一些内容的关键性有待突出和操作性有待加强的问题。
选题意义: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是重大改革方向,对民办教育发展至关重要。实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改革,本质上是一次民办高等教育政策体系的重构,意味着民办高校利益相关者现有利益格局的分配和调整。
解决政策执行制约因素,有助于推动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改革顺利进行。当前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改革仍面临着制度困境、认知困境和实践困境等多重困境,解决这些制约因素,能够促进改革的顺利推进。
为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导。通过明确政策执行中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为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导。
研究价值:
理论价值:丰富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政策的理论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学术界对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制度体系、地方探索、高校路径选择进行了深入、细致、详实的分析,但自2017年分类管理全面实施以来,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到底进展到什么程度,多少省份开展了相关工作,多少省份进展顺利,多少省份在过渡期内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学术界对此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发展态势、面临困境及下一步如何推进的研究,丰富理论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实践价值:有助于明确政策执行中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通过对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推进情况、面临困境、经验建议等开展调研,明确政策执行中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重要观点
1.研究目标
分析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政策执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利益相关者方面,民办高校举办者构成复杂,诉求差异大,如国有民办型和共同治理型举办者倾向选择“非营利性”以获得政府扶持和社会认同,个人办学型等举办者则既希望获得扶持又期望得到合理回报。此外,独立学院转设进度影响分类管理进程,其办学主体多元、合作模式多样、各地差异较大,情况复杂。配套政策方面,国家层面部分文件仍未出台,省级政策文本存在创新与突破的主观内生性动力有待激发、关键性有待突出和操作性有待加强的问题。认知困境方面,资产核算方法、同等法律地位、差别化扶持政策不明确等导致大部分民办高校处于观望状态。
提出优化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政策执行的策略:为优化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政策执行,应注重制度创新和利益平衡。在制度完善方面,政府应制定明确而有吸引力的鼓励和奖励政策,引导举办者选择“非营登记”,包括对举办者的办学和捐赠行为进行奖励,以及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常态化的财政支持政策。延缓“营非登记”,维护民办高等教育的稳定,在鼓励和奖励政策出台前,改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开展混合型民办高校发展试点,打造民办非企业的升级版,以公益性办学为基础,建立混合性民办高校产权治理结构,给予举办者合理适度的营利空间。在政策细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