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实施方案.docx
学校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做好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学校消防安全应急指挥部,由校长任总指挥,分管副校长任副总指挥,成员包括各部门负责人、年级组长和班主任。指挥部下设灭火行动组、疏散引导组、安全保卫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
灭火行动组:由学校义务消防队组成,负责火灾初期的灭火工作。接到火警后,迅速携带灭火器材赶赴火灾现场,按照灭火预案进行灭火,控制火势蔓延。
疏散引导组:由各年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负责组织师生疏散。在火灾发生时,立即到达各班级,引导学生有序疏散至安全区域,确保学生不惊慌、不拥挤,避免发生踩踏事故。
安全保卫组:由学校保卫人员组成,负责火灾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在火灾发生后,迅速封锁校园出入口,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维护校园秩序,防止发生混乱和意外事件。
医疗救护组:由学校医务室人员组成,负责对受伤师生进行紧急救治。在疏散过程中,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对受伤师生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及时联系医疗机构进行后续救治。
后勤保障组:由学校后勤工作人员组成,负责保障灭火和疏散所需的物资供应。在火灾发生后,及时提供灭火器材、消防水源、照明设备等物资,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预警与应急处置
预警机制
学校建立消防安全预警机制,通过校园广播、短信平台、微信群等渠道,及时发布消防安全信息。各部门、各班级要指定专人负责消防安全信息的接收和传达,确保信息畅通。
学校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检查,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对可能引发火灾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要加强监测和监控,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应急处置程序
报警:学校任何人发现火灾后,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并向学校消防安全应急指挥部报告。报警时要讲清火灾发生的地点、火势大小、燃烧物质等情况。
启动应急预案:学校消防安全应急指挥部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各应急小组迅速到达指定位置,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灭火:灭火行动组到达火灾现场后,立即利用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如果火势较大,无法控制,应及时向消防部门报告,等待专业消防人员的救援。
疏散:疏散引导组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组织师生有序疏散。在疏散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前行,避免吸入有毒烟雾。
安全保卫:安全保卫组在校园出入口设立警戒,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维护校园秩序。同时,要加强对火灾现场的巡逻,防止发生盗窃、破坏等事件。
医疗救护:医疗救护组在疏散过程中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对受伤师生进行紧急救治。对伤势较重的师生,要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后勤保障:后勤保障组及时提供灭火和疏散所需的物资供应,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后期处置
善后处理:火灾事故发生后,学校要积极做好受伤师生的救治和家属的安抚工作。对因火灾造成的财产损失,要及时进行统计和评估,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赔偿。
事故调查:学校要配合消防部门对火灾事故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对事故责任人,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总结评估:火灾事故处置结束后,学校要及时对本次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学校应对火灾事故的能力。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学校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和设施,如灭火器、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性能良好。
学校设置明显的消防安全标志和疏散指示标志,确保师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找到安全出口。
学校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急救药品、担架、照明设备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新,确保其处于备用状态。
宣传教育与培训
学校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定期组织师生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和培训,提高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消防安全演练,让师生熟悉火灾报警、疏散逃生、灭火等应急处置程序,提高师生的应急反应能力。
学校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消防安全知识,营造浓厚的消防安全氛围。
监督检查与奖惩
学校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对在消防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对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部门和个人,要进行批评教育,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对因工作不力导致发生火灾事故的部门和个人,要依法追究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