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防雷和接地课件.ppt
電氣安全、防雷和接地;第一節電氣安全;⒊嚴格遵循設計、安裝規範
⒋加強運行維護和檢修試驗工作
⒌按規定正確使用電氣安全用具
⒍採用安全電壓和符合安全要求的電器
⒎普及安全用電知識;⑵保持必要的防火間距及良好的通風。
⒉電氣火災的特點
⑴著火的電氣設備可能是帶電的,如不注意可能引起觸電事故。
⑵有些電氣設備(如油浸式變壓器、油斷路器)本身充有大量的油,可能發生噴油甚至爆炸事故,擴大火災範圍。;四、觸電及防護
⒈觸電的概念及其危害
人體不同部位接觸不同電位則有電流流過為觸電。分為“電擊”與“電傷”兩類。
“電擊”:電流流過人體內部破壞心臟、呼吸與神經系統,重則危及生命。
“電傷”:電流的熱效應、化學效應或機械效應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可傷內部及骨骼,在人體體表留下電流印、電紋等觸電傷痕。
電流對人體的危害程度與觸電時間、電流的大小和性質以及電流在人體中的路徑有關。此外,還與人的體重、健康狀況有關。
⒉觸電的防護
⑴直接觸電防護???⑵間接觸電防護;第二節過電壓和防雷;二、防雷設備
⒈接閃器(避雷針、避雷線、避雷帶或網)
(1)避雷針
避雷針的功能實質是引雷作用。
採用“滾球法”來確定保護範圍。
①????單支避雷針的保護範圍
單支避雷針的保護範圍如圖所示按下列方法確定,
當避雷針高度h≤hr時
距地面hr處作一平行於地面的平行線;
b.以避雷針的針尖為圓心、hr為半徑,作弧線交平行線於A、B兩點;;c.以A、B為圓心,hr為半徑作弧線,該弧線與針尖相交,並與地面相切。由此弧線起到地面為止的整個錐形空間就是避雷針的保護範圍。;當避雷針高度hhr時,在避雷針上取高度hr的一點代替避雷針的針尖作為圓心。餘下作法與避雷針高度h≤hr相同。;現鍋爐房在hx=8m高度上最遠屋角距離避雷針的水準距離為:;在AOB軸線上,距中心線任一距離x處,在保護範圍上邊線上的保護高度hx為:;;d.確立xx’平面上保護範圍。以單支避雷針的保護半徑rx為半徑,以AB為圓心作弧線與四邊形AEBC相交。同樣以單支避雷針的(r0-rx)為半徑,以E、C為圓心作弧線與上述弧???相接,如圖中的粗虛線。;③以A、B為圓心,hr為半徑作弧線,這兩條弧線相交或相切,並與地面相切。這兩條弧線與地面圍成的空間就是避雷線的保護範圍。
當hrh2hr時,保護範圍最高點的高度h0按下式計算
h0=2hr-h;避雷線在hx高度的xx′平面上的保護寬度bx按下式計算
式中,h為避雷線的高度;hx為保護物的高度。;2.避雷器
(1)閥型避雷器
閥型避雷器由火花間隙和閥片組成
圖a和b分別為FS4-10型和FS-0.38型閥型避雷器外形結構圖。
(2)氧化鋅避雷器
圖示三種氧化鋅避雷器外形結構
(3)保護間隙
???圖示角形保護間隙結構與接線
??滅弧能力較小,只適用於無重要負荷的線路上。;1、上接線端2、火花間隙3、雲母片墊圈4、瓷套管
5、閥片6、下接線端;;;三、防雷保護;2.變配電所的防雷保護
⑴防直擊雷
①獨立避雷針與被保護物之間應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So,如圖。
②獨立避雷針應裝設獨立的接地裝置,其接地體與被保護物的接地體之間也應保持一定的地中距離SE,如圖。
③獨立避雷針及其接地裝置不應設在人員經常出入的地方。;(2)進線防雷保護
35KV電力線路在變電所進線1~2km段內裝設避雷線防止直接雷擊。
避雷線兩端處裝設管形避雷器。;3~10KV配電線路可在進線終端裝設FZ或FS型閥形避雷器,以保護線路斷路器和隔離開關。;⒊高壓電動機的防雷保護
對雷電侵入波的防護,FCD型磁吹閥型避雷器或採用具有串聯間隙的金屬氧化物避雷器,並盡可能靠近電動機安裝。
對於定子繞組中性點能引出的高壓電動機,就在中性點裝設避雷器。;第三類建築物。應有防直接雷和雷電侵入波措施。
(2)建築物防雷措施:①防直擊雷;②防感應雷;
?③防雷電侵入波;第三節電氣裝置的接地;2.接地電流和對地電壓;3.接觸電壓Utou和跨步電壓Ustep;4.工作接地、保護接地、重複接地
(1)工作接地在正常或故障情況下為了保證電氣設備可靠地運行,而將電力系統中某一點接地稱為工作接地。
(2)保護接地將在故障情況下可能呈現危險的對地電壓的設備外露可導電部分進行接地稱為保護接地。
①TN系統TN系統的電源中性點直接接地,並引出有中性線(N線)、保護線(PE線)或保護中性線(PEN線),屬於三相四線制或五線制系統。;N線和PE線全部分開稱TN-S系統;;③IT系統IT系統的電源中性點不接地或經1kΩ阻抗接地,通常不引出N線,屬於三相三線制系統。;(3)重複接地:將零線上的一處或多處通過接地裝置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