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docx
党课: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同志们: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而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关键之举,它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
一、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一)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复杂形势需要改革破局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在国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面临着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压力,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社会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才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例如,在科技创新领域,我们需要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让更多的科研成果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二)改革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回顾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得益于不断推进的改革。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国有企业改革,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每一次改革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我们依然需要改革来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比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障体系面临着巨大压力。通过改革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能够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再如,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通过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产业布局政策等,能够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均衡发展。
(三)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制度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要实现这些领域的协同发展,必须依靠完善的制度体系。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例如,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能够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通过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能够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的具体支撑
(一)经济领域改革助力高质量发展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全面深化经济领域改革,能够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率,增强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减少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通过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打破市场壁垒,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同时,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例如,在一些新兴产业领域,放宽市场准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
推动产业升级: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在制造业领域,推进智能制造,提高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在数字经济领域,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促进科技创新: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例如,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减少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通过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打破市场壁垒,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同时,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例如,在一些新兴产业领域,放宽市场准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推动产业升级: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