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年04月安徽马鞍山市博望区消防救援大队招考聘用政府专职消防员12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doc

发布:2025-04-16约3.2万字共4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4年04月安徽马鞍山市博望区消防救援大队招考聘用政府专职消防员12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

?

?

?

?

卷I

?

?

一.参考题库(共100题)

?

1.小明每个周末都要去校外上英语补习班,小强从来没有上过英语补习班。结果,这次期末考试,小明和小强的英语成绩分别为95分和55分。因此,小明的英语成绩比小强好的原因是上了校外补习班。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断的是:

A.英语补习班的老师教学不太认真

B.小红和小明同时上了英语补习班,她这次英语考了80分

C.上次英语考试,小明和小强的英语成绩分别为99分和39分

D.小刚也没有上过英语补习班,他这次英语考了80分

?

?

?

2.如果月球表面曾经是岩浆海洋,那么许多元素的分布就应该是连续的。岩浆海洋掌握着解开月亮诞生之谜的钥匙,如果岩浆海洋的存在得到确认,那么“巨型冲击假说”将成为最有力的月亮起源说。

??由此可以推出??。

A.如果月球表面不曾是岩浆海洋,那么月球表面的元素分布就不是连续的

B.如果“巨型冲击假说”没有成为最有力的月亮起源说,那么表明月球表面的元素分布都不是连续的

C.如果月球表面的元素分布不是连续的,那么月球表面不曾是岩浆海洋

D.如果月球表面的元素分布是连续的,那么“巨型冲击假说”将成为最有力的月亮起源说

?

?

?

3.下列不属于佛教四大名山的是______。

A.山西五台山

B.安徽九华山

C.四川峨眉山

D.江西三清山

?

?

?

4.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下列哪种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将其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

A.有流窜作案嫌疑的人

B.不讲真实姓名、住所,身份不明的人

C.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犯罪证据的人

D.正在实施犯罪或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人

?

?

?

5.这种文化上的自觉、自信、自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中国人精神生态上的最大改变。我们的主旋律影视剧顺应了历史的变迁,捕捉了世事风云的______,将现实提升为艺术,将艺术内化为一种精神的感动、品质的______、意志的坚守、人格的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变幻?砥砺?锻铸

B.变迁?磨砺?造就

C.变化?重铸?锻炼

D.变更?磨练?营造

?

?

?

6.有7件产品,其中3件是次品。每次抽查一件产品(不放回),能够恰好在第四次找出3件次品的概率为:

??A.

??B.

??C.

??D.

?

?

?

7.顺从是指在他人的直接请求下按照他人要求做的倾向,即接受他人请求,使他人请求得到满足的行为。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影响的基本方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顺从的是:______

A.非典爆发期间,人们争相购买板蓝根

B.小军从军期间按照组织的安排去了西藏工作

C.女友说想吃火锅,晓强带她去了最近的一家火锅店

D.为了让妈妈安心上班,小菁主动提出要照顾生病的奶奶

?

?

?

8.下列著名历史事件,除了哪一项发生地点都在同一个省份?______

A.围魏救赵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D.澶渊之盟

?

?

?

9.烧:泥:陶瓷

A.砸:玉:平镯

B.水:鱼:鸬鹚

C.淬:铁:剑

D.土:树:树化石

?

?

?

10.人们每天所吃的食物,按酸碱性可分为两大类。含有磷、氯、硫元素较多的食物,如大米、面粉、鱼、肉、蛋、糖、花生、啤酒等属成酸性食物;含钾、钠、钙、镁元素较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类、茶等属成碱性食物。成酸、成碱性食物应当搭配食用,偏食成酸性食物可以引起酸中毒,即血液酸性化,结果易使人疲劳,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便秘、软骨病,特别是能使脑力劳动者思维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发生神经衰弱症。因此,脑力劳动者不宜偏食成酸性食物。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们每天吃的食物,含有磷、氯、硫元素的为酸性食物;含钾、钠、钙、镁元素的为碱性食物

B.疲劳、抵抗力降低、便秘、软骨病都是偏食酸性食物使血液酸化造成的

C.酸性食物吃了有诸多不宜,还是少吃或不吃为妙

D.血液酸性化尤其会影响脑力劳动者的思维、记忆,发生神经衰弱症

?

?

?

11.假如我和你辩论,我们之间能够分出真假对错吗?我和你都不知道,而所有其他的人都有成见,我们请谁来评判?请与你观点相同的人来评判,他既然与你观点相同,怎么能评判?请与我观点相同的人来评判,他既然与我观点相同,怎么能评判?请与你、我的观点都不相同的人来评判,他既然与你、我的观点都不相同,怎么能评判?请与你、我的观点都相同的人来评判,他既然与你、我的观点都相同,怎么能评判?所以,“辩无胜”。

??下面哪一项最准确描述了上述论证的缺陷?__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