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狼》(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2024·五四学制).docx
第20课《狼》(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2024·五四学制)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课《狼》是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文,通过讲述狼与屠户的智斗故事,引导学生学习狼的狡猾和屠户的机智勇敢。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狼》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增强文化自信,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敢,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同时,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狼》中屠户与狼的智斗过程,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②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③学习古文的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教学难点,
①深入理解狼的狡猾和屠户的机智勇敢,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②理解课文中的文化背景,如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等;
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课程平台:统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电子版
-信息化资源:古代文学背景资料、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手段: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教师播放《狼》故事改编的短剧或动画,引起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3.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师介绍《狼》的作者蒲松龄及其文学成就。
2.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讲解重点句子:“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分析屠户的性格特点,如机智、勇敢、果断等。
5.讨论狼的形象,引导学生认识到狼的狡猾和贪婪。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遇到狼,你会怎么做?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策略。
3.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对狼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提出问题: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拓展练习(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防范狼一样的对手?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作业:阅读《聊斋志异》中的其他故事,挑选一个故事进行改写。
总用时: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提升:通过学习《狼》这篇课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更加准确,能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理解故事所蕴含的哲理。
2.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分析狼与屠户的智斗,锻炼了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进行合理的论证。
3.文化素养增强:通过对《狼》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增强了文化自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4.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同时,通过模仿课文中的语言风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5.情感态度价值观塑造:学生通过学习《狼》这篇课文,体会到了勇敢、机智、果断等优秀品质的重要性,培养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他们认识到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勇敢面对,善于思考,敢于行动。
6.合作学习意识增强: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中,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7.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自主学习,包括查找资料、整理笔记、总结归纳等。这为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8.阅读兴趣激发:通过学习《狼》这篇课文,学生对古代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阅读更多古代文学作品的欲望。
9.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律意识、时间管理能力等,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学评价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