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 水下光通信技术 .pdf

发布:2025-04-17约4.2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水下光通信技术--第1页

第六章水下光通信技术

海洋区域的划分

海底带:海洋底部

远洋带(浮游带):从海床延伸到海面的区域

浅海带:浮游带一部分,高潮线离海底200m的范围

海洋带:水深超过200米

透光层-海洋顶层,接收99%的阳光,海面到接收1%阳光的范围

弱光层-约1km深,阳光非常微弱几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无光层-没有太阳光

水下无线通信

海洋观测系统的关键技术

可采集有关海洋学的数据,监测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海底异常地震火山活动,探

查海底目标,及远距离图像传输

军事应用

水下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

水下电磁波通信

水声通信

水下光通信

海水具有导电性质,对电磁波起屏蔽作用

海水中含多种元素,绝大多数处于离子状态,Na++++++----

,K,Ca,Mg,SO,CO,

43

--

Cl,HCO8种离子占海水中溶质总量99%以上

3

电导率随海区盐度、深度、温度而不同,为3~5S/m,工程上一般取其平均值:4S/m,

高于纯水的电导率5~6个数量级

对平面电磁波海水是有耗媒质,导致平面电磁波在海水中的传播衰减较大

频率愈高,衰减愈大,穿透深度愈小

100Hz穿透深度约为25m,0.34dB/m

10kHz穿透深度仅为2.5m,3.4dB/m

电磁波信号送到较大深度需适当降低工作频率

岸对潜单向通信:从甚低频的几十kHz降到超低频的100Hz以下,实现100m的收

信深度

发射设备规模宏大,占地面积以平方千米计,发射机输出功率从几百千瓦到数兆瓦,

通信距离可达数千千米甚至超过万米,但收信深度都较浅,甚低频通信的收信深度

仅几米至几十米,超低频通信的收信深度也仅百米左右

水声通信

声波在海面附近的典型传播速率为1520m/s,比电磁波的速率低5个数量级。与电

磁波和光波相比较,声波在海水中的衰减小得多,是一种有效的水下通信手段。

声能量的传播损失

环境噪声

多径效应

起伏效应

real-timeresponse,synchronization,andmultiple-accessprotocols

第六章水下光通信技术--第1页

第六章水下光通信技术--第2页

distressmarinemammalssuchasdolphinsandwhales

opticalwirelesscommunication

5GHz——64minclearoceanwater

1GHz——8minturbidharborwater

Channel

Lightpulsespropagatingin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