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审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建议.pdf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审计中的常见
问题及其建议
作者:陈韵雯
来源:《理财·经论版》2016年第8期
陈韵雯
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以及经济责任审计中,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一直以来都是一项审计
重点。近年来,结合清产核资工作,审计机关在日常审计工作中,更加重视对国有资产管理情
况的审计,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巩固清产核资成果方
面的积极作用。虽然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已有一定改善,被审计单位也逐渐
对此重视起来,但是对于一些占有大量国有资产的单位、一些群团单位,审计依然发现在出租、
管理、核算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保障政权运转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
基础,是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保障。2015年12月,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着力构建更加符合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特点和国
有资产管理规律、从“入口”到“出口”全生命周期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2016
年1月,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
资产监督管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工作。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审计中的常见问题
(一)出租环节
部分单位利用闲置或多余的固定资产出租,存在不规范、不完善的地方。一是未经批准出
租物业及土地;二是在物业及土地出租过程中,不按规定程序进行资产评估,并通过拍卖、招
投标等公开进场交易方式招租;三是低价甚至免租金出租物业,如有些单位无偿将物业提供给
一些经济实体使用,或以低于市场价租金出租;四是合同管理工作不规范,如出租物业不签订
合同,或合同的期限超过了5年,由于以租金偏低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法理依据不充分,纠正
租金流失问题难度大。
(二)管理环节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数据的支持,在资产管理环节,审计工作
效率大大提高。在管理环节,审计也发现了不规范、不完善的地方。一是账外资产。审计人员
通过从房管部门房屋管理系统中取得的房产数据,与被审计单位财务账、资产管理台账的数据
进行比对,发现部分单位的房产没有在其财务账、资产管理台账中登记,部分房产被他人无偿
占用,个别单位的房产由下属单位对外出租并收取租金等问题。二是资产账账不符。通过比对
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账、资产管理台账中固定资产期末余额,发现个别单位存在账账不符的问题。
三是资产账实不符。通过监盘,发现被审计单位资产盘盈、盘亏的情况比较普遍。四是超标准
配置资产。通过将被审计单位资产管理台账的资产数量除以实有编制人数、内设机构数,发现
部分公用设施配置超标准的问题。
(三)核算环节
部分单位房屋未登记固定资产账,新建的办公楼、房屋建筑物完工后未及时办理竣工结算,
使用多年仍挂在基建账上,未在单位的固定资产账上登记;部分单位的资产报废、毁损以及变
卖等处置,没有及时按有关规定进行核销处理,仍将其长期挂在账上;部分单位未及时办理资
产的产权转移和账务处理手续。由于资产长期不清理、不对账,造成资产账实不符。
三、原因分析
(一)寻租行为的主观性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没有按规定报批和资产评估,低价甚至免租金
出租物业,这些行为不排除是单位、个人对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但事实上很大一部分是属于
单位、个人的主观的寻租行为。这些单位、个人利用国有资产寻租,收受贿赂,造成了国有资
产大量、长期流失。这些行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隐蔽性,没有专项检查或审计,很难被发现
及纠正。
(二)管理体制不完善
长期以来,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谁管理、如何管理、按照什
么原则管理等问题,形成了多头管理却没有具体人员负责的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明确,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保证会计账簿记录
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相符、会计账簿与会计凭证的有关内容相符、会计账簿之间相对应的
记录相符、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报表的有关内容相符。但实际上,部分单位既没有建立固定资
产内部控制制度,也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对账,或者盘点、对账工作流于形式,走
过场,就算发现账账不符、账实不符,也不进行处理。
(三)管理人员不专业
许多单位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或专职资产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权限不清。
部分财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