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临床路径(2026版).doc

发布:2025-04-15约5.38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1/NUMPAGES1

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临床路径(2026版)

(20252025年06月13日来源:

卫生部作者:

卫文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儿童先天性非紫绀型肺动脉瓣狭窄(ICD-10:Q22.101),行直视肺动脉瓣膜切开术或/和右室流出道疏通术(ICD-9-CM-3:35.13,35.25,35.26,35.34,35.35,35.96),年龄在1-18岁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

轻度狭窄可无症状,中重度狭窄出现活动受限、气促、易疲劳甚至猝死。

2.体征:

肺动脉区听诊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3.辅助检查:

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直视肺动脉瓣膜切开术或/和右室流出道疏通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22.101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证,无禁忌证。

3.无紫绀,超声心动图显示无心房水平右向左分流。

4.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电图。

(4)血压、经皮氧饱和度。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如大便常规、心肌酶、24小时动态心电图、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心脏增强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25〕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可使用二代头孢类抗菌素,如头孢呋辛钠,术前0.5-1小时静脉注射。

(八)手术日一般在入院3-5天。

1.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

2.手术植入物:

补片材料、胸骨固定钢丝等。

3.术中用药:

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及血液制品:

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9天。

1.基本治疗方案:

(1)机械通气(24小时内);(2)24小时心电监护;(3)止血(24小时内);(4)改善心功能:

米力农,受体阻滞剂;(5)抗菌药物使用: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25〕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可使用二代头孢类抗菌素,可使用头孢呋辛钠,儿童平均一日剂量为60mg/kg,严重感染可用到100mg/kg,分3-4次给予。

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肌酐清除率制订给药方案:

肌酐清除率20ml/min者,每日3次,每次0.75-1.5g;肌酐清除率10-2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2次;肌酐清除率1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1次。

如出现术后感染,可结合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6)氧疗(鼻导管或面罩),雾化吸入。

2.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创口愈合良好。

2.紫绀、气促改善或消失,经皮氧饱和度90%以上,心脏杂音减轻。

3.胸片、超声心动图提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