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网络设备配置技术教学课件.pptx

发布:2025-04-15约9.86万字共23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网络设备配置技术

目录任务1认识网络设备任务2搭建部门网络任务3搭建公司主架构网络任务4搭建公共网络环境CONTENT任务5防火墙安全管理任务6部署IPv6网络

认识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是连接到网络中的物理实体,主要有集线器、交换机、网桥、路由器、网关、无线接入控制器(AccessController,AC)、无线接入点(AccessPoint,AP)等。下面分别对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进行介绍。1

任务1认识网络设备1.1.1理论基石1.1初识交换机交换机是任何网络的关键构建块,常用作网络边缘设备的网络连接点,例如计算机、无线接入点、打印机和服务器等。交换机实现了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是计算机网络中将其他设备连接在一起的设备。在较大的网络中,出于流量安全分析的目的,通常也会将交换机放置在出口路由器的前面,在流量流向局域网内部之前,针对流量进行入侵检测。例如,在许多情况下,端口镜像用于创建流过交换机的数据的镜像,然后再将其发送到入侵检测系统或数据包嗅探器进行分析。1.1.2任务目标●熟悉交换机外型和功能接口。●掌握交换机的连接配置。●掌握交换机的常用配置指令。

1.1.3任务规则1.任务描述通过观察HUAWEIS5731、HUAWEIS5735交换机的外型,理解和掌握交换机的功能接口和按钮的作用,使用配置线连接到笔记本电脑对交换机设备进行管理。2.交换机设备图(见图1-1和图1-2)1.1.4实践环节1.了解交换机外型。(1)观察图1-1中的标记。(2)观察图1-2中的标记。

2.使用Console配置线连接交换机(见图1-3)(1)使用图1-3中的Console配置线将RJ-45水晶头连接到图1-1中标记4的功能接口,另一端USB接口则连接到笔记本电脑的USB接口。(2)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执行devmgmt.msc命令,如图1-4所示。(3)在弹出的“设备管理器”窗口中选择“端口(COM和LPT)”选项,查看当前配置线(ProlificUSB-to-SerialCommPort)所连接的COM端口的序号(COM4),如图1-5所示。(4)运行Putty.exe程序,在弹出的“PuTTYconfiguration”对话框的“Category”选项区域单击“Session”选项,在右侧功能区域的“Serialline”和“Speed”文本框中分别输入“COM4”和“9600”;在“Connectiontype”选项区域选中“Serial”单选按钮,单击“Open”按钮开启连接,如图1-6所示。

3.在命令行终端配置交换机设备名(1)在Putty终端按【Enter】键,进入交换机一般用户配置模式。(2)输入“system-view”,进入特权用户配置模式。之后,如果需要退回用户模式,则可以输入“return”或者按【Ctrl+Z】组合键返回。(3)切换到特权用户配置模式,输入sysname指令配置当前交换机的设备名。(4)保存当前配置。

(2)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在网络上的两个物理连接的节点之间建立和终止连接。它将数据包分解为帧,并将其从源发送到目的地。该层由两部分组成:逻辑链路控制(LogialLinkControl,LLC);介质访问控制(MediumAccessControlMAC)。(3)第三层:网络层。网络层具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将网段分成网络数据包,然后在接收端重新组合数据包。二是通过发现物理网络上的最佳路径来路由数据包。网络层使用网络地址(通常是IP地址)将数据包路由到目标节点。1.1.5拓展知识1.OSI模型OSI模型描述了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进行通信的七层协议。它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所有主要计算机和电信公司采用的第一个网络通信标准模型。ISO模型分层结构如图1-7所示。(1)第一层:物理层。物理层负责网络节点之间的物理电缆或无线连接。它定义了连接器,连接设备的电缆或无线技术,并负责原始数据(只是一系列的0和1)的传输。要提醒的是,在传输时,需注意比特率的控制。

(4)第四层:传输层。传输层获取在会话层中传输的数据,并在发送端将其分成“段”。传输层负责在接收端重组这些段,将其转换回可以由会话层使用的数据。(5)第五层:会话层。会话层在设备之间创建通信通道,称为会话。会话层负责打开会话,确保它们在数据传输期间保持打开状态并可以正常工作,在通信结束时关闭它们。(6)第六层:表示层。表示层为应用程序层准备数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