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事故案例剖析.ppt
事故案例剖析;顾问:宋老虎刘培荣
主审:薛卫
编审:王永生张贤书
主编:张吉会武六军
编务:慰栓长刘兴利
薛玲静
编修:宋引红
;;☆顶板事故剖析;南桥煤矿“3.22〞顶板事故;;南桥煤矿“3.22〞顶板事故现场示意图;南桥煤矿“5.4〞顶板事故;;南桥煤矿“5.4〞顶板事故现场示意图;马村煤矿“5.22〞顶板事故;;马村煤矿“5.22〞顶板事故现场示意图;朱家河煤矿“11.6〞顶板事故;;白水煤矿“1.16〞顶板事故;;;马村煤矿“9.3〞顶板事故;;由此事故我们可以看出,假假设现场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支柱数量不够,不具备平安生产条件时,正确行使职工的“十项权利〞,拒绝生产,这起事故就可能不会发生;假假设班组长在不具备生产条件下不违章指挥工人生产,这起事故也不会发生;假假设当班质量验收员和平安员中的一人,对这种不具备平安生产条件而进行违章生产的行为及时予以制止,这起事故也就不可能发生;假假设矿初采初放领导小组真正发挥其作用,这起事故也就不可能发生。从这起事故我们可以看出,平安第一的思想在各级人员中树立的还不牢固,重生产、轻平安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平安管理的各项制度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平安工作的各道防线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朱家河煤矿“3.19〞顶板事故;;;使用,支护强度也到达要求;假设跟班队长、班长、安检员三人中,有一人责任心强,做到对工作面的认真检查,这些隐患就一定能查出,“3.19〞顶板事故也就不会发生。让我们时刻牢记这起事故的教训,在日后的初采初放中,切实加强现场平安管理,实现煤矿平安生产。;白水煤矿“4.6〞顶板事故;〔2〕现场工程管理不力,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管理责任不实,重点区域盯防不到位,没有抓住薄弱环节。
〔3〕坡度段支柱与底板间无麻面,架眼与顶板接茬处未采取连接支护和对棚六柱,支护无力。
3、间接原因:
〔1〕开工前没有组织标准的工程验收,急于生产。
〔2〕区队平安管理不严不细,班前会工作安排空泛没有针对性,典型的重生产轻平安,存在走形式的现象。
〔3〕职工自保互???意识差,识别问题能力差。
三、事故点评:
分析这起事故的发生过程,可以看出,当时该组三人在施工时,移副梁放顶作业的操作是根本到位的——三人一体,一人监护,二人作业,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可是,事发突然,监护人〔受害人〕崔某某及时发出口令,使其他二人得以及时撤离,而本人却躲避不及造成事故。以当时工作面机尾的地质条件和支护状况来说,应该是不具备平安生产条件的。可以说,该工作面形成时间太长及匆忙生产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大环境不良,是生产过程中重大隐患存在的根本性因素。如果从管理上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各级领导、专业科室及区队队干能够真正认识到这一重大隐患的存在,而不是单纯地将验收工作当作走过场,;白水煤矿“4.6〞顶板事故现场示意图;白水煤矿“3.13〞顶板事故;;;朱家河煤矿“10.13〞顶板事故;;“10.13〞事故发生时,恰逢机组运行到顶板破碎段,造成顶部岩块冒落,机组、刮板输送机都在运转,岩块从运转的滚筒上落下后滚向机尾,将站在工作面煤壁侧机尾段工作的姚某轧死。而岩块的冒落是因为12506工作面破碎段支架间错距大,无侧护板,致使顶板支护不充分造成的。假设当时在破碎段首先加强支护,然后割煤,事故就可能防止;假设在破碎段先停机、停溜子,并进行维护,即使岩块冒落也不会滑下伤人;假设当时12506工作面在用的ZFZ-2400-16-25型支架有侧护板,能防止顶部岩块冒落,事故也可防止。所以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综采工作面过地质变化带和特殊地带的平安管理措施,加强特殊地段、重点区段的平安管理,强化职工平安教育和培训,是防止此类事故的根本保证。;榆阳煤矿“2·14〞顶板事故;;☆机电运输事故;白水煤矿“11.22〞机电运输事故;〔3〕主管科室、安监人员不到位,缺乏现场监督。
3、间接原因:思想重视不够,对斜井敷设电缆可能出现的险情预想缺乏,准备不充分,管理不到位。
三、事故点评
2001年白水煤矿在官路250斜井下90mm2铠装电缆尚属首例,缺乏正反方面的管理经验。另外,针对此次运输电缆,从领导层缺乏足够的重视,管理科室缺乏科学论证。施工前缺乏详细的检查,平安监督又不到位,区队组织不力,操作措施不够严谨,没有对斜井下电缆时的运行速度等作出明确规定,没有针对性的应急方案。因此来说,在对待任何集体性工程的实施方面,首先是要领导重视,其次是科室要严密论证、合理组织,制订得力的平安措施,确保管理、监督到位;再者就是区队要精心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