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2.1.3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与性质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docx

发布:2025-04-15约3.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2.1.3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要一起走进二次函数的奇妙世界,探索y=a(x-h)2+k这个公式背后的秘密。咱们知道,九年级的数学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个公式可是我们学习二次函数的关键。我打算通过一些有趣的例子,把复杂的公式变得简单易懂,让大家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准备好了吗?咱们一起加油,让二次函数成为我们数学路上的好朋友!????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和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通过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函数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提高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以及一些基本的代数运算。他们应该能够理解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以及如何通过图象来直观地表示函数的变化。此外,他们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也有初步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九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各不相同,但大多数学生对于探索未知、解决问题的过程保持着好奇和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上,部分学生在面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时可能表现出一定的困难。学习风格方面,有的学生偏好通过图形和直观的方式理解数学概念,而有的学生则更习惯于通过公式和符号进行推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和理解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与性质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如何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过渡到函数图象的绘制;二是如何正确理解参数a、h、k对图象形状、位置和开口方向的影响;三是如何将二次函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也是他们可能面临的挑战。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以便跟随课本内容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二次函数图象相关的图片、图表,以及二次函数性质变化的动画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实验器材:准备坐标纸、直尺、圆规等,用于学生绘制二次函数图象。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便于学生合作学习;安排实验操作台,方便进行二次函数图象绘制实验。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抛物线图形,如滑梯、跳水板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背后的数学原理。

2.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它们与二次函数有何关系?

3.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想法。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引入二次函数概念:回顾一次函数的知识,引出二次函数的定义,强调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等特征。

2.分析函数图象:讲解y=a(x-h)2+k的图象与性质,重点分析参数a、h、k对图象的影响。

-a的值:当a0时,图象开口向上;当a0时,图象开口向下。

-h的值:表示图象在x轴上的平移量。

-k的值:表示图象在y轴上的平移量。

3.绘制函数图象:通过坐标纸和直尺,引导学生绘制y=a(x-h)2+k的图象,观察图象特征。

4.举例说明:结合实例,让学生分析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练习绘制函数图象:让学生独立完成几个二次函数图象的绘制,并分析图象特征。

2.讨论练习:分组讨论,分享绘制过程中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反馈:教师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针对普遍问题进行讲解。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与参数a、h、k有何关系?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如何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确定二次函数的参数?

六、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何用二次函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决方案。

3.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重要性。

2.学生总结:分享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收获。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解过程中,教师注重突出重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