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电阻率法.doc
高密度电法
研究专家
单位
姓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师学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王传雷
河海大学
周杨
〔了解更多信息点击〕
技术原理
在地表水平、地下半空间被导电性均匀、各向同性的岩石所充满的特定条件下,假设通过地面的点电流源A(+)和B(-)向地下供入电流强度I时,根据点源电场的根本公式,很容易写出地面任意两点M和N处的电位UM、UN,从而可以根据公式推出电阻率ρ。AM、AN、BM、BN分别为各电极间的水平距离。
图2.1.1-1电源电场电流分布图
................................................................................................(2-1)
................................................................................................(2-2)
...........................................(2-3)
.....................................................................(2-4)
各个电极位置的几何关系通常用装置系数K表示,即
.....................................................................................(2-5)
那么电阻率
...................................................................................................................(2-6)
电测深法〔electricalsounding〕包括电阻率测深和激发极化测深。resistivitysounding简称电测深法。它是在地面的一个测深点上〔即MN极的中点〕,通过逐次加大供电电极,AB极距的大小,测量同—点的、不同AB极距的视电阻率ρS值或极化率ηs,研究这个测深点下不同深度的地质断面情况。保持测量电极MN的位置固定,在不断增大供电电极距的同时,逐次进行观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AB极距不断加大,假设MN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那么ΔUMN将逐渐减小,以至于无法观测。因此,随着AB极距的加大,需要适当地加大MN距离,以保证顺利进行观测。
电测深法分为直流电测深法和电阻率断面法。
直流电测深法是研究指定地点岩层的电阻率随深度变化的一种物探方法该方法是在地面上以测点为中心,从近到远逐渐增加观测装置距离进行测量,根据视电阻率随极距的变化可划分不同的电性层,了解其垂向分布,计算其埋深及厚度。
电阻率断面法是研究岩层电阻率在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水平方向上物性变化的一种探测方法。该方法是在供电和测量电极保持一定距离,按一定的探测深度,沿着测线方向逐点进行观测,获得电阻率曲线,以此反映一定深度内电性层的变化情况,
高密度电法的根本工作原理是基于以上电法根底之上的。通过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中的软件,控制着在同一条多芯电缆上布置连结的多个(30—120)电极,使其自动组成多个垂向测深点或多个不同深度的探测断面,根据控制系统中选择的探测装置类型,对电极进行相应的排列组合,按照测深点位置的排列顺序或探测断面的深度顺序,逐点或逐层探测,实现供电和测量电极的自动布点、自动跑极、自动供电、自动观测、自动记录、自动计算、自动存储。通过数据传输软件把探测系统中存储的探测数据调入计算机中,经软件对数据处理后,可自动生成各测深点曲线及各断面层或整体地电断面的图像。
图-2电源电场电流分布图
布置方案
在工区开展勘测工作之前,首先是综合工程要求、测区条件、勘测目标的性质,可能分布的深度与广度等诸方面情况,制定出一个全面的勘测方案,确定需要布设几条测线,以及各测线布设的地点、方位、长度、根本电极间距、测量装置模式等等。对于现有的高密度电法存在多种装置模式,主要介绍如下:
温纳装置布极方式
温纳装置方式〔WN〕又称为对称四极装置方式。A、M、N、B等间距排列,其中
B是供电电极,M、N是测量电极,AM=MN=NB=n?a。为一个电极距,电极间距按隔离系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等间隔增加,四个电极之间的间距也均匀拉开。该测量方式为剖面测量方式,所得断面为倒梯形〔跑极方式见图3〕〔n为电极隔离系数〔即:深度层位〕,下同〕
AM
A
M
N
B
图-3温纳装置跑极方式
β装置布极方式
β装置方式为特殊的偶极-偶极装置方式。A、M、N、B等间距排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