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监测标石(GP11-5M)工作原理.pdf
2025
光缆监测标石
(GP11-5M)工作原理
河南星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部:张萍萍
光缆监测标石(GP11-5M)基于电学原理,通过监测光缆金属护套对地绝缘
状态实现实时监控,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1.监测基础
结构组成:标石内置监测系统,包含信号源、测量电路、数据采集与传输模
块。
监测对象:光缆的金属加强芯或金属外护层,正常情况下与大地保持绝缘状
态。
2.工作流程
信号施加:
监测系统通过信号源产生低电压、低频率(几十赫兹至几百赫兹)的交流信
号,施加到光缆金属部分。
例如,施加电压为几伏的交流信号,频率范围可适配不同监测需求。
电阻测量:
测量电路通过高精度电阻测量元件(如绝缘电阻测试仪中的电路部分),检
测光缆金属部分与大地之间的微弱电流。
根据欧姆定律R=IV计算绝缘电阻值,正常值通常在兆欧级别。
数据传输:
测量数据通过有线(光纤通信线路或数据传输电缆)或无线(Zigbee、GPRS
等)方式传输至远程监控中心。
有线传输利用光纤的高速、稳定特性,无线传输通过预设协议和频段实现远
程传输。
数据处理与分析:
监控中心接收数据后,存储并处理分析,将实时绝缘电阻值与预设阈值比较。
若电阻值低于阈值,触发报警机制,提示光缆对地绝缘故障。
3.关键技术
接地系统关联:
良好的接地系统为测量提供稳定参考电位,接地电阻过大或接地极损坏会影
响测量准确性。
抗干扰设计:
监测系统采用滤波和屏蔽技术,避免外部电磁干扰影响测量结果。
远程供电:
部分系统通过远程供电单元为标石内设备充电,确保连续工作。
4.应用优势
实时监测:持续监控光缆对地绝缘状态,及时发现潜在故障。
精准定位: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快速定
位故障点。
自动化管理:减少人工巡检成本,提高光缆线路维护效率。
5.典型场景
直埋光缆线路:监测光缆金属护套对地绝缘,预防外力破坏或环境因素导致
的绝缘故障。
复杂环境:如高压输电线路附近、易受雷击区域,确保光缆安全运行。
长距离通信线路:实时监控光缆状态,保障通信可靠性。
总结:光缆监测标石(GP11-5M)通过电学原理和自动化监测技术,实现对
光缆金属护套对地绝缘状态的实时监控,为光缆线路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