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的治疗》课件.ppt
银屑病的治疗
目录疾病概述定义、病因、类型及影响诊断与评估诊断方法、评估工具治疗方案外用、光疗、系统治疗、生物制剂、中医生活管理
银屑病概述定义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特征红斑、鳞屑、瘙痒发病率全球约2-3%
银屑病的病因遗传因素多基因遗传特征免疫系统异常T细胞活化与细胞因子失调环境因素压力、创伤、感染、药物等
银屑病的类型寻常型约占90%,红斑上覆盖银白色鳞屑1关节型影响关节,可导致永久性损伤2脓疱型表现为无菌性脓疱,病情较重3红皮病型全身弥漫性红斑和脱屑4掌跖型主要累及手掌和脚掌部位5
银屑病的影响皮肤症状疼痛、瘙痒、出血、感染风险关节问题疼痛、僵硬、活动受限心理社会影响自卑、抑郁、社交回避并发症风险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
诊断方法临床表现特征性皮损、分布、病史皮肤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鉴别诊断排除湿疹、癣病等相似皮肤病
评估工具PASI银屑病面积和严重度指数BSA体表面积评估法PGA医生整体评估量表DLQ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
治疗原则个体化治疗根据类型、严重度、部位选择长期管理制定长期治疗计划提高生活质量缓解症状并改善心理状态预防并发症管理相关代谢、心血管风险
治疗目标1症状缓解减轻红斑、鳞屑、瘙痒等不适2病情控制达到PASI75以上改善3减少复发延长缓解期,减少急性发作4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心理负担,恢复社交功能
外用治疗概述适用范围轻度至中度银屑病体表面积10%PASI10分使用方式直接涂抹于病变区域按医嘱使用频率和剂量持续治疗至少4-8周后评估临床定位首选治疗联合光疗系统治疗的辅助手段
外用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抗炎、抗增殖、免疫抑制适应症急性发作期,瘙痒明显使用方法按强度分级选择,间歇使用注意事项避免长期使用,警惕皮肤萎缩
维生素D3衍生物钙泊三醇常用首选药物他卡西醇维持治疗良好选择作用机制调节角质形成细胞分化使用建议每日1-2次,长期安全性好
维A酸类外用制剂1他扎罗汀第三代维A酸类药物作用特点调节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适用人群局限性斑块,尤其头皮病变
其他外用药物水杨酸角质溶解作用,去除厚鳞屑煤焦油抗增殖作用,传统有效药物蒽醌类如地蒽酚,适合顽固性斑块
光疗概述70%有效率中度银屑病患者治疗有效311nm最佳波长窄谱UVB最佳治疗波长30次疗程通常需要25-30次达到明显效果
窄谱UVB光疗作用机制抑制T细胞活性减少炎症细胞因子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治疗方案起始剂量:70%最小红斑量频率:每周2-3次疗程:3-4个月优势安全性高适用于大面积皮损可用于孕妇和儿童
PUVA光化学疗法用药前准备口服或外用补骨脂素等待时间1-2小时后接受UVA照射照射治疗根据皮肤类型调整剂量治疗频率每周2-3次,共20-30次
靶向光疗308nm准分子激光精确靶向治疗局限性病变适用范围局限性顽固斑块,体表面积10%主要优势仅照射病变区域,保护健康皮肤局限性不适合大面积皮损,成本较高
系统治疗概述适应症中重度银屑病,BSA10%或PASI10常用药物甲氨蝶呤、环孢素、阿维A酸治疗原则平衡疗效与安全性,定期监测
甲氨蝶呤作用机制:抑制叶酸代谢。给药方式:口服或注射。起效时间:4-8周。肝功能定期监测必不可少。
环孢素A作用特点抑制T细胞活化,快速起效适应症急性加重期,需快速控制用法用量2.5-5mg/kg/日,分两次不良反应监测肾功能、血压定期检测
阿维A酸适应症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首选作用机制调节表皮细胞增殖分化注意事项脂质、肝酶监测,避免同酒精绝对禁忌妊娠期禁用,致畸风险高
生物制剂概述定义靶向免疫通路的蛋白类药物通过阻断特定炎症途径发挥作用适应症难治性中重度银屑病常规治疗无效或不耐受迅速控制病情需求治疗优势靶向性强起效快疗效持久安全性好
TNF-α抑制剂药物名称给药方式用药频率依那西普皮下注射每周1-2次阿达木单抗皮下注射每两周一次英夫利西单抗静脉点滴0、2、6周后每8周
IL-12/23抑制剂治疗前广泛红斑鳞屑斑块治疗12周皮损明显改善治疗24周皮肤几乎正常
IL-17抑制剂
IL-23抑制剂古塞奇尤单抗首个选择性IL-23抑制剂2立复莫德新型口服小分子IL-23调节剂研究进展更长效IL-23抑制剂正在开发
生物制剂的优势靶向性强精确阻断关键炎症通路起效快2-4周内开始见效长期疗效好PASI90持续达成率高安全性可控不良反应可预测且可管理
生物制剂使用注意事项筛查潜在感染结核、乙肝、丙肝等筛查必不可少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感染征象合理用药按疗程规范用药,避免随意停药患者教育感染预防、接种安排、不良反应识别
小分子靶向药物阿普斯特PDE4抑制剂托法替布JAK抑制剂作用机制调节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适用人群不适合注射或需口服给药患者
中医治疗概述整体观念整体调节,内外兼治辨证施治根据不同证型选择方药多样化方法中药内服、外用、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