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MySQL8.0》课件汇总 尹志宇 第1--5章 数据库系统概述--- 数据库和表的操作.ppt
(4)两实体间m:n联系**:必须为联系产生一个新的关系。该关系中至少包含被它所联系的双方实体的主码,若联系有属性,也要并入该关系中。如果没有指定另外的属性(比如此联系的ID)做为该关系的主码,则一般该关系的主码为双方实体的主码的组合或者双方实体的主码加其它属性的组合。3.4.1将E-R图转化为关系数据模型例:将如图所示的E-R图转换成对应的关系模式。NM职工职务年龄职工号项目参加起始日期项目名姓名项目号薪酬性别鉴定日期3.4.1将E-R图转化为关系数据模型关系模式如下:职工(职工号,姓名,性别,年龄,职务)项目(项目号,名称,起始日期,鉴定日期)参加(职工号,项目号,薪酬)3.4.1将E-R图转化为关系数据模型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性能,还应努力减少关系模式中存在的各种异常,改善完整性、一致性和存储效率。(1)规范化:具体过程见第2章。(2)调整结构,提高使用效率的优化:合并与分解3.4.2关系模式的优化外模式也叫子模式,是用户可直接访问的数据模式。外模式的优点:为应用程序提供了逻辑独立性;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用户对数据的需求;为用户划定了访问数据的范围,有利于数据的保密等。3.4.3设计用户外模式数据库最终要存储在物理设备上。将逻辑设计中产生的数据库逻辑模型结合指定的DBMS,设计出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的过程,称为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为了设计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所用DBMS的内部特征;充分了解数据系统的实际应用环境,特别是数据应用处理的频率和响应时间的要求;充分了解外存储设备的特性。3.5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分为两个步骤:(1)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2)对所设计的物理结构进行评价。3.5物理结构设计推论1:如果关系模式R∈1NF,且它的每一个非主属性既不部分依赖、也不传递依赖于码,则R∈3NF。推论2:不存在非主属性的关系模式一定为3NF。2.4.3关系的规范化过程关系模式规范化的基本步骤总结:(1)对1NF关系进行投影,消除原关系中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函数依赖,从而产生若干个2NF的关系;(2)对2NF关系进行投影,消除原关系中非主属性对码的传递函数依赖,从而产生若干个3NF的关系;(3)对3NF关系进行投影,消除原关系中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函数依赖和传递函数依赖(也就是说,使决定属性都成为投影的候选码),得到一组BCNF的关系。2.4.3关系的规范化过程例:有一个学生关系,学生(学号,姓名,系名,系主任,课程号,课程名,成绩)规范化到第三范式。答:此关系模式满足第一范式,因为其所有属性都不可再分。2.4.3关系的规范化过程最小函数依赖集:学号-姓名,学号-系名,系名-系主任课程号-课程名,(学号,课程号)-成绩)分解为4个关系,达到3NF:学生(学号,姓名,系名)系(系名,系主任)课程(课程号,课程名)成绩(学号,课程号,成绩)2.4.3关系的规范化过程此关系不满足第二范式,因为存在非主属性对主码的部分函数依赖,比如:学号-姓名。关系规范化的作用:减少了冗余数据,节省了空间,避免了不合理的插入、删除、修改等操作,保持了数据的一致性。缺点:信息放在不同表中,查询数据时有时需要把多个表连接在一起,增加了操作的难度,降低了操作效率。2.4.3关系的规范化过程第3章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程-MySQL8.0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库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数据库性能的高低,决定了整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性能。一个好的数据库需要通过严格的设计,才能满足各方面对数据的需要。数据库的设计和开发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数据库设计人员要具备的知识:(1)数据库基本理论(2)数据库设计技术(3)程序开发的实际经验(4)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第3章数据库设计本章主要内容:1、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概念2、数据库设计的6个阶段(1)需求分析(2)概念结构设计(3)逻辑结构设计(4)数据库物理设计(5)数据库实施(6)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第3章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根据用户需求设计数据库结构的过程。具体一点讲,数据库设计是对于给定的应用环境,在关系数据库理论的指导下,构造最优(最合理、最规范)的数据库模式,在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上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如PHP网站、JAVA程序等),使之能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的过程。3.1数据库设计概述数据库设计方法有多种,按照规范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