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域网的体系结构.pptx
第3章局域网协议体系引言OSI协议体系结构802协议体系结构LLC概要MAC概要物理层概要802标准体系的演变参考文献
3.1引言本章讲解内容回顾OSI体系结构及相关概念讨论802体系结构重点讨论LLC和MAC子层概要内容介绍物理层概要情况介绍802体系的演变
3.2OSI协议体系结构OSI基本模型要点添加标题逐层封装添加标题添加标题数据单元七层模型添加标题
3.2.1OSI基本模型要点OSI/BRM:概念要点七层模型根据开放系统功能从逻辑上划分为七个有序层组成一个严格的层次性模型服务访问点(SAP)相邻层之间的服务通过SAP提供与使用数据单元(DataUnit)实体间数据转移的基本形式PDU:协议数据单元SDU:服务数据单元LAN/MAN中的DU:分组,这是基于分组的通信之基本特点OSI/BRM:过程要点每一层中的实体使用下一层实体提供的服务通过与对等实体的协议交互,完成本层功能向上一层实体提供增强了的服务
层次模型的基本要素协议是实现功能、提供服务的基础,是计算机网络的灵魂功能(要做什么)层内层次定义依据服务(为用户做什么)相邻层之间下层为上层提供的功能通过服务原语进行交互接口(SAP)相邻层之间相邻层间的通信操作协议(有什么规则)对等层之间对等层间的通信规则n/n+1接口(SAP)第n层第n层功能第n层协议第n+1层向第n+1层提供的服务
3.2.2OSI七层模型通信介质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连路层物理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连路层物理层网络层数据连路层物理层通信介质传输层协议会话层协议表示层协议应用层协议端系统A端系统B中继系统实通信虚通信
3.2.3数据单元数据单元实体之间信息传送的基本形式基于分组(packetbased)的通信已是大势所趋IEEE802-2001、ITU-TY.2001,等等数据单元的基本类型协议数据单元PDU:用于对等实体之间的协议交互服务数据单元SDU:用于相邻实体之间的原语交互接口数据单元新版标准(ISO7498.1-1994)中已经取消IDU:只有本地含义是系统内部无需开放的部分OSI只关注系统之间相互开放的部分
3.2.3数据单元服务数据单元:(N)SDU最简单时就是:(N+1)PDU协议数据单元:(N)PDU最简单时就是:(N)PCI+(N)SDU(N+1)-PDU(N)-SDU(N)-UD(N)-PCI(N)-PDUN层协议头部
3.2.4逐层封装数据单元的封装与拆封源于:层次模型与数据单元的结合逐层加封数据沿物理通信的方向逐层向下传递并逐层加封头部,直到通过物理介质传输到对端系统逐层拆封则反之实通信逐层加封到由物理介质传输到对端系统再逐层拆封的机制虚拟通信各层交换的PDU
3.2.5逐层封装:图APSTNDLPhDL-PDUNHT-PDUTHS-PDU用户数据APSTNDLPhESESDLHN-PDUSHP-PDUPHA-PDUAHUDPhH
3.3协议参考模型概述IEEE802参考模型IEEE802实现模型IEEE802的端系统与中继系统IEEE802协议族
3.3.1概述添加标题协议参考模型添加标题802网络参考模型:LAN/MAN的参考模型添加标题OSI参考模型:一个抽象的概念和基础框架添加标题802网络参考模型添加标题TCP/IP参考模型:以N层为中心的实现模型添加标题DL层:分成LLC/MAC子层添加标题目的是适应介质访问技术的复杂性添加标题Ph层:可以分成PMI/PMD子层添加标题以便在各种传输介质上构造高性能网络
3.3.2802参考模型802参考模型:802/RM(802ReferenceModel)IEEE802委员会提出、802标准的参考模型802/RM表达了局域网协议体系结构数据链路层LLCMAC物理层Ph物理介质PhSAPMSAPLSAP对应OSI模型低二层:DL、PhDL层分为:LLC/MAC两个子层PH层分为:PMI和PMD模型中含有对介质的描述三个服务访问点LLC服务访问点:LSAPMAC服务访问点:MSAP物理服务访问点:PhSAP
3.3.2IEEE802参考模型-说明802模型中的LLC子层、MAC子层01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02与具体的局域网技术无关03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04与具体的局域网技术相关05单一的LLC协议为所有的802网络共用06为所有的高层协议提供一致的服务访问点07多种MAC协议可更好的适应不同的局域网技术08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介质访问技术09设置的初衷似乎不错,但后来的发展未能如愿10
3.3.2IEEE802参考模型-说明802模型中的Ph层和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