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自行车局部写生(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四年级上册.docx
第10课自行车局部写生(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四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思路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堂有趣的美术课——自行车局部写生。这节课,我们要走进自行车的世界,用画笔捕捉它独特的局部魅力。我会带你们观察、思考,用不同的绘画手法,让自行车局部生动起来。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开启这段美妙的创作之旅吧!???♂????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自行车局部,提高学生对细节的敏感度和审美鉴赏能力。
2.提升造型能力:通过绘画练习,学生能运用线条、色彩等手段,表现自行车局部形态。
3.激发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写生中发挥想象,探索不同的表现手法,培养个性化创作风格。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在之前的学习中,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基本的绘画工具和技巧有了初步的了解,比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他们对于形状的识别和简单的构图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四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于绘画这样的创意活动尤其感兴趣。他们在绘画能力上各有特点,有的擅长线条勾勒,有的擅长色彩搭配。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喜欢模仿,有的则更倾向于自由发挥。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部分学生可能在观察和表现自行车局部时遇到困难,比如难以捕捉到细节,或者不善于运用色彩来表现质感。此外,学生在创意表达上可能受到限制,不知道如何将个人想象融入作品中。在绘画技巧上,如何准确描绘物体的形态和光影效果,也是他们需要克服的挑战。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水彩、铅笔、橡皮擦等绘画工具。
-软件资源:美术教材《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0课《自行车局部写生》相关内容。
-课程平台:教室墙面或白板,用于展示作品和示范。
-信息化资源:自行车图片素材,用于启发学生观察和想象。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自行车模型或图片)、示范绘画步骤、小组讨论、个别辅导。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详细内容:
1.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幅自行车局部写生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自行车局部是如何被画出来的吗?它们有什么特点?”
3.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导入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讲解自行车局部写生的步骤和技巧:
-首先观察自行车局部,了解其形状、颜色和质感。
-用线条勾勒出自行车局部的轮廓,注意线条的流畅和准确性。
-运用色彩表现自行车局部的质感,如金属的冷色调、橡胶的暖色调等。
-调整画面,使自行车局部在画面中和谐统一。
2.举例说明如何观察自行车局部:
-以自行车的轮胎为例,引导学生观察轮胎的形状、花纹、颜色等细节。
-讲解观察方法,如从不同角度观察、放大观察等。
3.讲解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自行车局部:
-以自行车的车架为例,展示如何用线条勾勒出车架的形状和质感。
-展示不同色彩的运用,如车架的金属质感可以用银色或灰色来表现。
三、实践活动(用时20分钟)
1.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张画纸、一套绘画工具。
2.学生按照新课讲授中的步骤和技巧,开始自行车局部写生。
3.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个别辅导。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讨论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举例回答:如何表现自行车局部的高光和阴影?
-举例回答:如何使画面色彩更加丰富?
-举例回答:如何使线条更加流畅?
2.学生互相评价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举例回答:作品中的线条是否流畅?
-举例回答:作品中的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举例回答:作品中的细节处理是否到位?
3.学生总结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内容: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观察、线条、色彩在自行车局部写生中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练习,提高绘画能力。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行车局部进行写生,下节课展示。
本节课重点:如何观察自行车局部、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自行车局部。
本节课难点:如何使画面色彩丰富、如何使线条流畅。
用时:45分钟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自行车发展史》:通过阅读自行车的发展历程,了解自行车从古至今的设计变化,激发学生对自行车结构设计的兴趣。
-《自行车的结构与功能》:介绍自行车的各个部件及其功能,如车架、轮胎、刹车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自行车局部的重要性。
-《自行车绘画技巧》:收集一些自行车局部写生的优秀作品,分析其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为学生提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