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人类的太空探索》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docx
1.1.2《人类的太空探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人类的太空探索》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太空探索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通过结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太空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探究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太空科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太空探索活动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对太空科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理解人类太空探索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参与未来太空探索的想象与设计。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掌握人类太空探索的主要阶段和重要事件;
②理解太空探索对地球科学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③分析太空探索活动中的地理知识与技能。
2.教学难点,
①理解太空探索活动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挑战;
②跨学科整合,将太空探索与地球科学、物理学、化学等知识联系起来;
③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视角分析太空探索活动的能力,包括地球与太空的关系、太空资源利用等。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人类的太空探索》相关章节。
2.辅助材料:太空探索历史图片、地球与太空关系图表、相关科普视频。
3.实验器材:如需进行模拟实验,准备模拟太空环境的小模型或地球仪。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黑板或白板供师生展示讨论,确保光线充足,便于观看多媒体资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太空探索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太空探索的壮丽景象。
2.提出问题:观看结束后,提问学生:“你们对太空探索有哪些了解?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3.学生回答:请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太空探索的认识和疑问。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介绍人类太空探索的历史阶段: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到目前的火星探测任务,简要回顾人类太空探索的重要事件。
2.讲解太空探索的意义:阐述太空探索对地球科学、人类生活、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3.分析太空探索活动中的地理知识与技能:结合地理知识,分析太空探索活动中的地球自转、公转、地球形状等地理现象。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太空探索有哪些挑战?
-太空探索对地球有哪些影响?
-你认为未来太空探索有哪些方向?
2.小组代表发言:请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是哪颗?
-太空探索对地球有哪些影响?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太空探索有什么影响?
2.学生回答:请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教师给予点评和补充。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针对课堂内容,提出以下问题:
-你认为太空探索对人类有什么意义?
-你认为未来太空探索有哪些挑战?
2.学生回答:请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在互动中拓展思维。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强调太空探索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2.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太空探索的最新动态,培养科学素养。
总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太空探索的历史里程碑:介绍人类太空探索的重大事件,如阿波罗登月、火星探测计划等。
-太空中的地理现象:讲解地球自转、公转对太空探索的影响,以及地球形状、大气层等地理知识在太空中的应用。
-太空科技发展:探讨太空科技在通信、遥感、导航等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太空科技的发展趋势。
-太空探索的伦理问题:讨论太空探索过程中涉及的伦理问题,如太空资源开发、太空环境保护等。
2.拓展建议:
-阅读相关书籍:《太空探索之旅》、《地球与太空的关系》等,了解太空探索的历史和现状。
-观看科普视频:推荐《宇宙的奇迹》、《太空探索的故事》等科普纪录片,增强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参与在线课程:推荐《宇宙学导论》、《太空科技发展史》等在线课程,深入学习太空探索相关知识。
-实地参观:鼓励学生参观科技馆、天文馆等,亲身感受太空探索的魅力。
-开展小组研究: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研究太空探索的某个特定领域,如太空探测器、太空站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科研能力。
-制作太空模型: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太空模型,如地球仪、火星探测器等,加深对太空探索的理解。
-参与讨论论坛:鼓励学生参与太空探索相关的讨论论坛,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