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农业技术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pdf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精准农业技术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
罗延芬
山东省金乡县兴隆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济宁272200
摘要:通过对比实验和数据分析,探讨了精准农业技术在、小麦和玉米种植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精准
灌溉、变量施肥和智能病虫害防控等技术,平均提高作物产量。精准农业显著改善了资源利用效率,其中精准灌
溉节水30%,变量施肥提高养分利用率20%,智能病虫害防控减少农药使用40%。这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还为可
持续农业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技术推广仍面临成本和技能培训等挑战,需进一步研究与政策支持,以促
进精准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精准农业;作物产量;资源利用效率;可持续农业;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F307
0引言1.2数据收集
通过部署的传感器网络,每10分钟记录一次土壤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耕地资源有限,提高农业生
水分、温度、pH值和养分(氮、磷、钾)含量数据。作
产效率成为当务之急。精准农业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农
物生长期间,每5天使用大疆P4多光谱版无人机进行
业生产方式,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自动
航拍,获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叶绿素含量和叶
化设备,实现农业投入的精确管理和作物生长的精准
面积指数(LAI)信息。在作物关键生育期(如小麦抽穗
调控。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分析,量化评估精准农业
期、玉米抽雄期、大豆开花期),采用SPAD-502叶绿
技术对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为农业生产决策和
[3]
素仪进行地面实测,验证遥感数据的准确性。收获期
技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采用约翰迪尔S780自动导航收割机,配备GreenStar
1研究方法
™产量监测系统,精确记录每个小区的作物产量。同时,
1.1试验设计对每个小区进行五点取样法,测定作物品质指标,
试验地点选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蔬菜高新技术产如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脂肪含量等。农事操
业示范区,该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试验作记录包括灌溉用水量、肥料(氮、磷、钾)用量、农
区总面积为150公顷,划分为四个处理组:传统农业[4]
药使用量和类型,以及机械作业时间。此外,还收集
组(TA)、精准灌溉组(PI)、变量施肥组(VF)和综合精了气象站的小时级降雨量、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
准农业组(IPA)。每组设30个重复小区,每小区面积日照时数等数据,用于分析环境因素对产量的影响。
为1.25亩,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作物选择当地主1.3统计分析方法
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和大豆,按照小麦-玉米-大
采用R软件(版本4.2.0)和IBMS